关灯
护眼
字体:

长风万里尽汉歌_汉风雄烈【完结+后记】(939)

  陆大王首先询问了契丹营的状况,后者经过一年的整顿,那可不同于早前了,只看宣赞脸上的神气就能察觉出一二来。

  早前陆谦征战中原时候,宣赞就不止一次的上书请战,契丹营中亦求战心切。毕竟能参军的那些契丹人、渤海人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入梁山军这般久,如何不知道梁山军里是只有打仗才能得赏钱得军功田,但却是从来都有功必赏,从无食言而肥。

  那契丹营里的军兵一个个都欠了好大一笔债,为了安置家眷,或是为了配置趁手的兵器,他们有一个算一个,谁没在银行里贷过款?便是日后的军饷都拿去抵债了。那正是为了急着用钱之时,可陆谦心知这场战斗没甚艰难的,如何愿意把他们放了去?

  就如是那熬鹰一样,压一压,更是有利。

  那契丹营的军兵在年中时候若只是饿了,现下的他们就是饿红眼了。梁山军扫荡中原,得胜归来,自然是大肆封赏一通。可是军中什么消息没有?这一遭梁山军的阵仗胜的是多么轻松,他就不信传不到契丹营士卒的耳朵中去。如此,这些人可不更是盼着战争了?

  事实证明,只要利益足够多,闻战则喜并不稀罕!

  “自九月里便有北地百姓入我境内,其内多汉人,这个不须多虑。本王忧虑的是内里的契丹、渤海、鞑靼等族人。”

  陆谦手中拿着一道折子,这是冀北巡抚宋江刚刚送到的密折,他已经发往了内阁,对比去年涌入汉境的北地百姓,今年的数目可是有很大提升。

  “彼辈人与我中原人族面貌相似,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不防也。且我朝善待北地汉民乃是因彼此血脉相连,皆华夏一族也。何以叫外族人等量齐观?”

  陆谦说的这些话,在座人等就无有不赞同的。那梁山军的税赋策略比之赵宋可降低了一大截,此乃仁政善政也,如何就叫外族人享受了去?两者可不是一国的。

  或者有人说陆谦是胡吹,人辽国的税赋比他现下还轻呢,与早前的赵宋更是不能比。可谓轻傜薄赋也。苏辙在《栾城集》中记述在辽治理下燕云地区管理有序,百姓税赋较轻的情况,与北宋中后期的沉重税赋形成鲜明对比:“契丹之人每冬月多避寒于燕地,牧放住坐亦止在天荒地上,不敢侵犯税土。兼赋役颇轻,汉人亦易于供应。”

  但是,陆谦这边也有说头,那是辽国的太平年景,现下呢?契丹人恨不得把北地汉人手中的最后一粒儿粮食都抢走。何况就算是太平年景,那辽地地半沙碛,三时多寒,春秋耕获及其时,黍高下因其地,盖不得与中土同矣。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正是正由隋唐温暖期向明清的“小冰期”过渡,北地的气候相对其他历史时代更为寒冷,就是中原也多有影响。政和元年(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太湖洞庭山有名的柑桔全部冻死。那一年的雪花直下到了暮春。中原都有这般的影响,更休说北地了。

  契丹人素以农牧业为主要课税对象,影响本就深重,又赶上女真起兵,国家动荡更需要钱财,那就只能一意压榨百姓了。

  这时候辽国的税赋与二十年前就是两个天地,从辽地跑来中原,那是享福啊。

  可这个福气不能凭白的叫契丹人、渤海人、鞑靼人去享受。

  陆谦这般的意思,在场文武们也都是这般的意思,一种很朴质的远近观念,却又是根深蒂固的扎根于人的脑子中的。那鞑靼人似乎与中原无冤无仇,但只需知晓他们也是异族就是了。

  “对于这些人,本王欲建制附庸军。契丹、渤海、鞑靼等外族悉数纳入之。叫其每户出一兵,或者数兵,以十兵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总旗为一百户,设百户一人;每十百户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每五千户为一万户,即是一旗也,设旗主万户一人。万户可称之都统。”

  本来么,陆谦就是要搞一个八旗。但是牛录、甲喇之类的词汇,于现下来说太过扯淡,如是他就想到了明朝时候的卫所。但还是觉得百户与千户之间的差距过大,以至于最初的设计中都在其中加入了一幢主。这是南北朝时候的官职,李渊的曾祖父李天锡就曾做过北魏的幢主,可将五百人。

  但后来一想,没必要如此。单一的千户,力量还不至于失控。

  且这般还更有利于千户对百户的控制。要知道,这旗主的位置可不是终身制,更不是世袭罔替的。陆谦才不会给他们尾大不掉的机会,这点上他早就想到了。

  是以,一个万户他只编入五千人,就是因为一万人太过巨大庞大了。

  “九为极数,本王就用八,以后将有八旗,分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为名。”陆谦会给各旗提供最初的军备物质,可想要更多更好的,那就只能去战场拼搏。那军功积分,拿钱财来换取军备。

  “八旗皆为本王奴仆。各旗以军治民,下级务必服从上级,喝骂打骂,生杀夺予,皆是上意。每有战获,本王取三成。而各旗之民,每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者,亦受奖与汉兵同等。”

  “能立下十功者,可出旗赐汉姓,此即是抬举。从此以后便为华夏子民,再非奴才,早前的旧事就若这流逝的时光,一去而不返也。”

  “彼辈人亦可继续在旗内任职,以千户为顶点。但事随时迁,职位不同,出旗之限亦有不同。再上者一旗之主也,必十年挪其位。时间一到,赐国姓,叙功论赏封爵。”那每旗之旗主则就是由各千户之中选拔。可以说,这般每旗的千户地位皆会大增,亦是增大了旗主对属下的全盘掌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