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数目挺多,但问题是所有人都去操纵大炮了,那谁来搬运弹药?谁来警戒防卫?……
这些都是需要人的。
实际上神机营中一共也不过三百门大炮罢了,不过这些大炮大部分都是口径一百毫米以上的,甚至还有十来门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炮。
按说以南洋的地形,是不适合使用重炮的,因为南洋多雨,空气潮湿,地面也是泥泞不堪,丛林山脉遍布,根本不利于重炮的行进。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质量是相当惊人的,一般都在五吨之上,这么重的重量放在南洋这种地形,只怕还没走两步就要陷入地里了,五吨重的大炮陷入土中,光靠人力可很难弄出来的,就算弄出来,过不了几步还会陷入土中……这会严重掷拖少年军的行军速度。
事实上李贞在来南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就是考虑到重炮在南洋施展不开威力,干脆就放弃了。这批重炮是李贞委托侯君集带来的,因为到了实际地方,李贞才发现,南洋这里的地形虽然不好,但这里可是有一样相当适合作为拖拽工具的牲口——大象,有了大象,就完全不怕大炮的重量了,大不了将重炮拆开让大象分别运输就是了。
所以在得知这一情况口,李贞便紧急传信大唐,让侯君集顺便给捎来了十五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以及一部分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
如果巴法瓦尔曼在见识到李贞麾下有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的威力的话,说不定……不,是一定会提高警惕的,但现在他却对儒家的警告却视若罔闻,虽然已经注意到大炮的威力了,但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至于原因嘛……
额,主要是因为儒家弄来的大炮太小了,数量也太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唐的军工的监督可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大炮,每一门出厂的时候都有独特的编号,想要私自贩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连报废都要经过多次检验才行,想要大量获得根本不可能。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实际上如今民间的大炮获取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由民间匠人执行打造,但这种私铸的火炮极不靠谱,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就会炸膛,每一次开炮都是在拿炮兵的命在赌博。但因为官方铸造大炮管理太严格,基本不可能流出外界,所以私铸大炮依旧是如今民间大炮的主流,就这也时刻面临着被查获的风险,私铸大炮依旧是供不应求。
第二种方法就是遗失的军械了,既然是打仗,那就难免军械遗失,于是就有一部分人在这件事上作文章。每次打仗都故意遗失一部分军火,等战后再去收回私自贩卖以谋取暴利。不过军中对这件事查的很严,一旦被发现,绝对就是宁杀错不放过。迄今为止,用这种方法遗失的大炮一共差不多有二十门左右,但因此被杀或被牵累的人却超过了两千人,在如此严厉的打击下,此类事情已经渐渐杜绝。
第三种则和显微镜一样,那就是买通兵工厂的中层,里应外合和兵工厂偷出配件,通过攒配件从而组装出大炮来。这种方法是最靠谱的,虽然这样的速度慢一点,但却是最不容易被人所察觉的——毕竟那么大的兵工厂,偶尔遗失一两个配件太常见了,谁也不会过度追究的。
然而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一般经过这种形式流出的配件一般都是小型火炮的配件——毕竟火炮的个头越大,也就意味着配件的体积就会更大,而更大的配件就意味着更大的暴露可能,兵工厂的这些老鼠们虽然贪财,但论谨慎程度却是比兵工厂的驻守军队都要强的多的。
这也造成了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出来的火炮一般都是小型火炮,最多的就是五十毫米和七十五毫米火炮两种,至于超过一百毫米的,根本连碰都没人敢碰。
也正因为这个,儒家拉到巴法瓦尔曼面前的气势只是一门七十五毫米的大炮罢了,七十五毫米的大炮威力虽然强,但想要强过四十万大军,那必须得拥有足够的数量,可是李贞有多少人?
所以尽管儒家告诉巴法瓦尔曼,七十五毫米只是威力最小的火炮,李贞军营之中还有威力更强的大炮,但他根本就毫不在意。他毕竟是一代枭雄,枭雄的性格在赋予了他强大的意志的同时,也给了他另一种负面性格,那就是——自负,或者说是刚愎自用。
这是他强大的意志力带来的副作用,想要让他相信事情的真相,那就必须让他亲眼见到。否则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在没有见识到重型火炮的威力之前,他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世上会有这么可怕的武器的……
在他想来,七十五毫米的火炮波及范围最多也不过三丈左右,那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口径也就比七十五毫米的火炮大了一倍,那相应的火力最多也就大一倍罢了,虽然猛烈了一倍,但对于自己四十万大军依旧没有用处。
通过这些就知道,巴法瓦尔曼的数学明显不好,他不知道有一种倍数增长方式叫做几何倍数增长,一百五十毫米比七十五毫米的确只大了一倍,但威力却是天差地远啊。七十五毫米的炮弹只能波及到三丈方圆,但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一炮下去,方圆十丈绝对是寸草无生,离得近了就算没有被弹片和冲击波的伤害,但光是震动就能把人活活震死。三十丈之内别想有能站着的人,威力完全不是区区七十五毫米的火炮能媲美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