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李贞没有失去理智的将那几门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拉来的话,那威力将会更加的丧心病狂,三十丈内别想有活着的人了,直接杀伤效果高达百丈,尤其是在面对密集阵型的时候,一炮下去就是好几百条人命……
可惜啊,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对后勤压力太大了,光是炮弹就有好几百公斤,这怎么运输?
而且还不光光是运输的问题,这么巨大的炮弹,发射时候的产生的冲击波就能震死周围的所有炮兵,还有强大的后坐力,根本就不是陆军能解决的——其实这是一门专门为海军准备的大炮,只可惜这个研究有点太超前了,现在大唐还没有制造出能够承载这个等级巨炮的战舰出来,兵工厂也只能试着造出了几门用以试验,然后将图纸封存,以待将来。
不过虽然没有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但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就够了,少年军中可是有好十几门呢,十几门一百五十毫米毫米的重炮,如果进行集火覆盖射击的话,其威力可比二百五十毫米重炮的威力还要强上好几倍呢,射速也比二百五十毫米大炮要强上不少,总之并不比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差。
只可惜,少年军军营之中有一百五十毫米巨炮这件事别说是巴法瓦尔曼了,就连反李贞联盟都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少年军中有一些一百二十毫米的重炮罢了,因此只是郑重的告诫了巴法瓦尔曼几次让他小心而已,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多放在心上。至于一百五十毫米的,他们是丝毫也不知情,否则就不只是告诫巴法瓦尔曼,而是倾尽全力阻止这场战争了。
这虽然看起来挺可笑的,毕竟战争的胜负并不可能由武器来决定,但一样先进的武器绝对能影响战争的平衡,尤其是战略性武器——而毫无疑问,在这个时期,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绝对是战略性武器之一。
虽然有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的火力压制,李贞也未必就能赢下这场战争,但李贞可从来就没有打算将重炮拿来当做压制火力使用啊,他之所以拜托侯君集给自己捎来十五门大炮,那是因为他在研究同路城附近地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尤其在看到范雪宜宫中一件秘报之后,李贞的兴趣就更大了,迅速的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如果战争真的能按照他的计划来进行的话,那别说是四十万真腊大军了,就算再来四十万,李贞也能将其全部吃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军分离
第二百八十三章大军分离
言归正传,在听到洛天远竟然认为想要消灭李贞那不足一半的少年军残兵败将,真腊至少需要付出十万以上的牺牲时,顿时就有人不乐意了。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当时就站出来,不屑道:“哼,你们唐人就是胆小,区区一万多残兵败将,我们竟然要牺牲十万人?洛天远你未免太高看那个李贞了吧?大王,你给我五万大军,如果不能解决掉李贞,我宁愿提头来见。”
巴法瓦尔曼皱眉摇头道:“无谓的牺牲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吧,李贞不是好惹的,能在巷战优势中和我们的人打成一比二,少年军的战斗力的确不容小觑。反正现在李贞已经没有了退路,我们就算慢慢的平推过去也能弄死他,何况我们还有杀手锏没有用呢。”
“大王英明。”洛天远见状颔首微笑道:“其实我们也是这个意思,根据我们的情报,少年军虽然被我们截断了退路,但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人人爆发死志,战意大大增加。我们中原有个典故,叫做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想来大王应该是知道的。”
巴法瓦尔曼接过话头:“这个我当然知道,这一战的名称叫做巨鹿之战对吧?说的是当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在渡过漳河后烧毁了来时的木桥,凿沉了渡河的船,摔碎了吃饭的锅,彻底断绝了自己的退路。士兵们在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要么生要么死,最终爆发出冲天的战意,连续九次冲锋,最终将秦军冲垮,以数万之众击溃了四十万秦军,完成了最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之战。”
“大王果然博学,学生佩服。”洛天远先是夸赞了巴法瓦尔曼一声,然后才道:“既然大王知道这一战,按不防仔细想想,现在的环境和当年的巨鹿之战何其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当时项羽是故意断了自己的退路,而现在却是我们将李贞逼入了绝境之中。不过不论过程如何,经过这种情况,少年军的战斗意志一定会大爆发,这时候的他们绝对是不好惹的。
在这等情况下,我们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以逸待劳,徐徐图之。少年军只有不到一万五千残兵,现在固然战意冲天,但战意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削弱的,如果我们能只围不打,将少年军围困个十天半个月的,届时就算我们不主动攻击,少年军自己也会不攻自溃的。
当然了,我们知道大王肯定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而且需要短时间击溃李贞。
这时候就必须要一战而决胜之,而象骑兵就是最好的开路先锋,甚至不用我们出手,只要象骑兵来回多冲几次,少年军就会自己溃败的。”
巴法瓦尔曼一脸叹服道:“有时候真是羡慕你们大唐啊,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几乎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从而吸取经验,不像是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前进,究竟是对是错之有等验证之后才能知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