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货不是马超_真狼魂【完结】(1131)

  场中众人听我乱七八糟扯了一通,脸上神色各异,却也没人鼓掌或者喝彩。

  我的目光从那些刚刚进入太学院的学子们脸上缓缓扫过:“学子们,你们都是当世的俊才,将来学有所成,大多都是要为国为朝效力的,既身负一家一族的兴衰,也肩负国家百姓的期盼,因而,更要发奋读书,在太学院这几年,务必有所获得,有所收益,有所成长。本王希望你们,既要珍惜机会学读典籍,又不可拘泥于书本所载,要钻研,也要灵活,更要把所学所知,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本王赠你们一手七绝,以作勉励。”

  我清了清嗓子,朗声唱了出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时隔多年之后,那位曾经名动天下的文豪再一次有作品见诸于世。

  而后,王烈与蔡邕分别代表礼部和太学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朝廷办太学始终是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在场的众人,无论是须发皆白的名士大儒,还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公卿,抑或是甫入校门的年轻学子,每一张面孔都洋溢着兴奋与愉悦。

  在办太学的过程中,我罕见地没有指手画脚,毕竟这是太学,不是义务教育的小学校,虽然我在前世经历过高等教育,但我从来没觉得那就是最好的教育制度。

  古人有古人的教学方式,也有自己的智慧。

  我只是微笑着做个旁观者便已足够。

  “王上,”梁聪蹑手蹑脚地凑了过来,压低声音向我禀告,“都察院的官员有急报。”

  我微微一怔:“这个时候?”

  他点头确认:“来的人是之前在并州见过一面的地方司的贾逵。”

  “让他过来吧。”我转头看向不远处的贾逵,朝他抬了抬下巴。

  贾逵踏着小碎步走到我的面前,恭敬地施礼:“臣都察院地方司贾逵拜见王上。”

  “免了虚礼,”我将手一扬,“祢衡又有什么事情了?”

  他拘谨地一笑,从袖中取出了一卷包裹得极为严实的缣帛:“这是祢院长的奏疏,请王上过目。”

  我从梁聪手中接过,苦笑道:“难道是因为我对拓拔野的处置不合他的心意?”

  但我只扫了第一竖行,就再也笑不出来。

  “臣都察院祢衡上奏以闻:

  臣去并入冀,督查州郡,今察得冀州刺史常山褚燕,纵容不法,无视国纪,其大罪有四……”

  我顿时心里一沉,抬头向典韦吩咐:“五步之内不得有人靠近!”

  典韦登即拔出两柄铁戟,指挥着护卫列在了我的周围。

  我扫了一边四周,确定无人后才继续低头阅览。

  “其一,懈怠政务,冀州乃新得之地,本有宵小不宁,朝廷委以刺史重任,冀以其当地声望,平治州郡,然燕之为政,皆假手各司,能亲政者不足三一;

  其二,用人唯亲,河北多名士,燕为之不用,其军中诸旅,皆为院司之职,武将多不通文字,且粗疏政务,是以州郡怨愤,士人多鄙;

  其三,军务不清,燕招揽群山盗匪,以充军旅,然其既不精简拔选,亦不分化安置,致使匪军猖獗,偶与州郡驻军纠葛;

  其四,败坏国法,燕自不好学,朝廷新置律法十条,其几无所知。然冀州法院所判大案,燕常曲意篡改,院吏不从,其竟以心腹为法院,自此每案皆由心意。

  臣祢衡顿首以闻,褚燕粗鄙少文,既无学识,又缺礼仪,在京洛练兵尚可,若坐镇一郡,则郡县败坏,若治理一州,则州郡非王上所有。愿王上听臣所奏,速以吏部罢其刺史之职!”

  我用力攥起了拳头,终于又缓缓松开,提起朱笔在奏疏的最后圈了一个鲜红的“可”字。

  “一辉,”我将缣帛卷起,抬手递给了梁聪,“给程仲德,让他尽快办理。”

  梁聪低着头双手捧过,快步走下了高台。

  我也原本就知道,褚燕粗文好武,年纪又偏大了一些,用来治理偌大的冀州,本来就不那么令人放心,但他也算较早追随我的老人,眼看其他将领得以兼领州郡,不给他同样的待遇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这些……我倒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交待……

  我又攥了攥拳头。

  11 催人性命祢正平

  八月二十一,大朝会。

  “都察院自六月以来,奉王命巡查州郡,检举乱政不法者,至今日,共参劾官员六十八人,”贾逵在殿中高声道,“其中,刺史一人,中将一人,州下厅级官员四人,郡守二人,郡下处级官员十八人,县令十二人,县处以下三十人。又以州分,并州二十二人、冀州四十六人。”

  我刚听了一个开头,右眼皮就开始跳动:六十八人?!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至今,还不到一年啊!而这批地方官吏,也基本都是中央各部逐一筛选考核后才任命下去的啊……

  最重要的是……之前祢衡这家伙,已经在各地抓了一批地方官员以儆效尤,原以为会对其他人有所警示,不料……竟然毫无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