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货不是马超_真狼魂【完结】(980)

  这一下我才觉得这有竹林七贤的风骨了……

  于是我忍不住再次笑了一声:“稍安勿躁,既是文科第一,又师从我家岳父,那想必文章水平很高吧?”

  王烈捋须颔首:“阮元瑜的文章才气纵横,兼有一笔不可多得的好字,而且精通音律,是位大才呵。”

  精通音律,倒还真是蔡邕的好学生……

  “最后一题呢?”我按照惯例问道。

  “在下选的是第二题,汉室衰落之由,”阮瑀一正脸色,答道,“汉室衰败,在于朝纲混乱,高官皆由外戚及大族把持,其各收党羽、互相倾扎,又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清流之士反复遭遇党锢,有志之才不得申志,只能隐居深谷大山,甚至远遁辽东、交趾以至海外。家师蔡伯喈,海内大儒巨望,名声动于天下,其才、其贤、其德、其操,不逊杨、荀、士孙,却只为六百石之太史令,以占卜形象、解说图卦为业,岂不痛哉、惜哉、呜呼哀哉!”

  他原本是神色平静,但到后来说到蔡邕,竟然越来越是激愤,让我感觉他才是蔡邕的亲女婿……

  不管这家伙是不是在刻意表演,反正我对他的好感立刻爆表……

  “这样吧,”我想了想,问道,“有没有郡守的缺?”

  不止是段煨等新录用的人员,连王烈都表现出惊讶的神色,但他很快给予了回答:“东平相暂时由郡丞代领,而刚刚攻占的任城国也没有任命郡守。”

  我记得任城国应该小一些,于是说道:“阮君,我任命你为任城相,马上上任。”

  阮瑀眯了眯眼睛,长身而起:“凉公不是因为蔡公的关系而特别用我?”

  我也眯起眼睛:“只不过是个小国的国相,你觉得就是重用了吗?我为什么用你为国相?是因为我想用残酷的事实让你明白……治理地方没有你文章中写的那么简单!”

  阮瑀愣在了原地。

  然后我哈哈大笑,像个自己把自己逗乐了的傻瓜一样。

  11 大封天下臣与侯

  上一章写阮瑀和竹林七贤,写太快就记混了。

  竹林七贤里没有阮瑀,有的是阮瑀的儿子阮籍。

  ——

  “这两位都是扶风郿县人,”淳于壮指着最后的两位年轻人介绍道,“这位姓孟名达,字子敬,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以武科第一见录;另一位姓法名正,字孝直,参加文科考试而见录。”

  孟达和……法正?

  我顿时眼睛都绿了。

  这两位才是我如雷贯耳的人物啊……尤其是法正法孝直!据说是在谋略上完爆诸葛亮庞统的超级天才!至于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比起脑子缺筋的魏延,他才是真正的墙头草——不过能让刘备、曹丕甚至诸葛亮都十分看重,他至少不是废物。

  不过,我也没有放过他这含糊不清的最后一句话:“文科第几?”

  淳于壮看了王烈一眼,答道:“因其所作答卷太过出人意外,所以没有评定。”

  “试卷在不在?”我来了兴趣,“我看一看。”

  早就听说过法正这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个人节操一般,大概类似于刘备的郭嘉。

  “这份就是,请主公过目。”淳于壮自案几上摸出一份答题纸,双手捧在了我的面前。

  我接过来直接扫到了最后一题,略有惊异地发现,他选的是最后一道题:“七、以目前我方之势,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选这道题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我问。

  王烈捋须颔首:“大概不超过五个,但大都泛泛而谈,毫无实质内容。”

  我低头去看法正的答案。

  “汉室已不可兴,刘氏更不可扶……(此处略去八百余字)”

  然后我看向了法正:“如果以九月初的形势来看,我军正与袁绍的精锐对阵于河北,形势尚未明了,袁绍依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但为什么你从头到尾只提了一句?”

  他唯一提到袁绍的一句话是……“袁氏已入冢中,将如枯骨”。

  “袁绍一战而大败,精锐已经丧失殆尽,却连休整操练的时间都不留,便再一次集结州郡兵力与凉公大战,这简直是自寻死路,没有谈论的价值。”法正一脸认真地回答了我。

  “但看你全篇,对于曹操、孙坚、刘表等人,也几乎没有怎么提及啊。”我又问。

  他露出了笑意:“连袁绍都已经不值一提,这些人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我摇头笑道,又将全文看了一遍。

  他只用一段简单提了一下袁曹孙刘四路,而后最主要的内容都在讲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处理刘氏,其二是……马腾。

  在对待刘协的问题上,他的意见是……刘协颠沛半生,多次被权臣架空,早已没了雄图壮志,就算留一条命也掀不起风浪,不如搞一次禅位的把戏。

  而在对待马腾的问题上,他说得并不算隐晦,大概是……不要让他活下去。

  我长出了口气,觉得这年轻的谋士连这些敏感的问题也敢毫不避讳地写,确实有些令人惊讶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