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尚也是经历过科举的,自然知道科举考试如何复杂繁琐。
“如果想要简化的话,则要好好的规划一下了,毕竟这中间的分寸很难掌握。”单秉鉴说道。
“是呀,科举传承千年,制度早已定型,照搬自然最简单,但是不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势。改进的话,则要把握住繁与简的分寸。”孔志尚点头说道。
高鸿信对科举的具体细节不太了解,自然不会对这个关注太多,便说道:“这件事便交给来年各位大人了,你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等研究好了上报与我吗,然后我们再择日进行自己的科举。”
接着高鸿信补充说道:“还不算科举,只能说大考。明年出征之后,这件事便要提到日程之上,如果可以最好明年能举行。”
“清廷今年刚刚进行了科举,明年进行正好,否则后年就要与清廷的科举相冲突,必然会影响来参加我们大考的人数。”孔志尚说道。
“嗯,那这件事就这么订了。”高鸿信说道。
“连着举行几次这种考试的话,估计我们现在文官稀少的现状估计会改善不少吧。”高鸿信接着又说道。
“元帅,既然我们已经准备举行我们自己的科举了,那是不是也要建一所类似国子监的机构,我们好自己培养文官。”单秉鉴说道。
高鸿信听后眼前一亮,暗道自己怎么没想到,而且由此高鸿信还想到了武将的培养,如果光靠亲卫军,还是不太正规。
“嗯,单大人说的很对。但是我们不只要办一所类似国子监的机构,就叫大学。还要办一所专门培养基层武官的学堂,讲武堂。”高鸿信说道。
“培养武官的学堂,这件事没有先例,会不会导致武将做大?”孔志尚毕竟是文官,对大学没有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但对于讲武堂则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孔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自古以来武将做大都是亡国之道,元帅不可不防!”单秉鉴对孔志尚的说法也很赞同,附和道。
“两位大人放心,讲武堂是基层军官的培训学堂,基层军官很重要,如果基层军官人人都忠于主上的话,那么即使军事主官想要造反也没有了生根的土壤,就像无根之水一样,不可能会成功的。讲武堂不仅仅教导军事理论,还会对学院的思想进行校正,让每个学员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高鸿信笑着说道。
孔志尚与单秉鉴对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的疑惑。自古以来都是实行愚兵之策,从来没有人会可以的教导士兵学习,虽然高鸿信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不知怎么的两人都觉得这件事很不寻常。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就由孔大人负责创建这两所学堂,等学堂建成之后,我亲自担任学正。”高鸿信自然知道两人一时之间对讲武堂还很难接受,可是高鸿信并不打算让他们完全明白,直接便下了命令,独裁便有这么一个好处,便是什么事情都是高鸿信一言而决,高鸿信也不需要对臣下解释的太多,事情的效率也办的快了起来。
单秉鉴与孔志尚听后果然不再有什么异议,说道:“是元帅!”
“元帅,还有一件事不知道当不当讲。”单秉鉴接着说道。
“单大人,请讲。”高鸿信看单秉鉴这么慎重,知道肯定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心里也慎重起来。
“元帅,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地盘,元帅是不是该换个名号了,‘元帅’这个称呼怎么都像只是一军的主帅。”单秉鉴听后说道。
“确实如此,‘元帅’这个成为的确与现在我们的实力有些不符了。”孔志尚听后也跟着说道。
高鸿信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与响亮的名号相比,他更看重实力。不过仔细想想现在他的实力确实已经很大,而‘元帅’的称谓则有些小家子气了。并且他一直都是只是元帅的话,那么手下的众多将领与官员也不好晋升。有的时候这些虚的荣誉还是很有**力的,长期没有晋升的官员难保在心里不会有怨言。
第二百一十八章 称王之事(上)
更新时间2015-2-24 22:52:22 字数:2178
“那两位大人以为,我们现在应该改个什么名号呢?”高鸿信沉思一下问道。
“以我们如今的实力,元帅完全可以称王。”单秉鉴说道。
“是不是早了点,如果称王的话可就真的是天下侧目了。”高鸿信听后有些担心的说道。
“元帅的担心是很有道理,如果只有元帅称王的话确实有些张扬。”单秉鉴听后又说道。
“你是说联系张汉朝等人一同称王?”高鸿信听后问道。
“嗯,其实只联系张汉朝便行,这样一来等我们两家称王之后,必定轰传天下。一定还有许多的小的起义首领也会跟风的。”单秉鉴说道。
高鸿信听后并没有再说话,而是陷入了思考,他要权衡的一下利弊,免得出什么叉子。
“我觉得称王这件事可以放在明年,东南的大战开启之后,我们元帅与张汉朝如果同时称王的话,清廷肯定措手不及。”孔志尚这时说道。
“还是孔大人考虑周详,竟然能将两件事想到一起去。”单秉鉴称赞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