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信当然不会放松,因此这次他不仅派了单成敬从河南北上攻打正定、保定进军北京,他还从大同沿着桑干河河谷,进攻宣化府,然后在北进攻打承德,如果能截断清军出关的道路最好。
虽然现在清廷已经是苟延残喘,就算让嘉庆皇帝逃到关外,高鸿信也有信心在两年之内消灭清廷。
可是高鸿信还是担心沙俄会介入,毕竟沙俄可不是一般的国家,就算他现在它在远东的实力很弱,一旦介入总会有些麻烦。
只要将清廷势力绞杀在关内,那么地广人稀的东北就可以一股而下了,不用再有后续的麻烦。
而且一旦高鸿信占据了山海关,那么京城对与汉军来说便是囊中之物了,就算楚军先占了京城,最后也不得不退出。
现在汉军与楚军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边境已经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战斗,不过为了消灭清廷最后的力量,双方都在忍耐。
从大同到宣化的道路并不好走,要经过一些山路,不过对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汉军来说,不算什么。
宣化城虽然坚固,但也不能阻挡汉军的兵锋,有了迫击炮这个利器之后,汉军就算长途奔袭也不会害怕攻坚战了。
宣化城的守将虽然想坚守,可是汉军的的火炮没有给他时间,几轮轰炸宣化城的一面城墙便被轰开了。
清廷接到归化城失守的消息之后,便赶忙派人前往宣化整饬军备,可是前来传旨的人还没有走到宣化,宣化便已经被攻克,钦差只能又火速的赶回了北京,将宣化城失守的消息上报给嘉庆皇帝。
第二百六十八章 无奈
更新时间2015-4-16 13:06:07 字数:2071
汉军攻占了宣化,对于清廷的震动不可谓不强烈。
宣化的地位极其重要,南部跨过长城便是北京地界了,东面便是承德府了。
承德是什么地方,避暑山庄可是皇家避暑之地,而且一旦承德陷落,汉军便逼近了锦州。
从北京撤到关外毕竟之路便是锦州,锦州附近的平原走廊一旦落入汉军手里那么后后果便是清廷将无法撤回关外,最后失败的话只能被消灭在关中。
嘉庆皇帝这次已经不能再保持镇定了,清廷统治者心里其实一直觉得自己能够入关很是幸运,总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被赶走,因此总是以一种外人的心思统治着整个天下。
而关外东北之地一直被清廷视作最后的退路,而如今这条退路竟然就要断绝,怎么不令人着急。
如果天下一片太平的话,还好后路断绝也能从容应对,可是现在汉军的兵锋已经到了保定,楚军也在围攻济南,只要济南陷落的话,楚军也会马上北上天津府。
其实,现在清廷已经要山穷水尽了,要不是直隶省清廷经营日久,也不可能抵挡这么长时间。
以前还打算能拖一阵,可是现在汉军攻占了宣化府,清廷彻底慌了手脚。
嘉庆皇帝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这里面大多是满蒙贵胄的折子,都是让嘉庆皇帝速下决定退出关外的。
满蒙贵胄这群作威作福的人,以前是最不想退出关外的人,现在也彻底转变了想法,可见现在形势坏到了什么程度。
在享受也要有命在,一旦汉军攻入北京,他们这些人是最先倒霉的人,虽然关外苦寒,但是只要小命保住了凭着这些年的积累,还是可以安然享受的。
嘉庆皇帝当然能猜到这群人的心思,可是他不想离开。
嘉庆皇帝出生在避暑山庄,成长在北京,一旦离开了这两个地方,他总感觉自己离开了自己的根。
北京作为大清的都城已经两百年了,一旦离开,大清的根基也就没了。
除了这些满蒙贵胄的奏折,汉臣的奏折也很多,大清这么多年的统治还是很有成效的。
至少基本读书人已经认定清廷是正统,如果清廷一旦决定退到关外的话,肯定有许多人跟随而去。
不过当然也有舍不得的,毕竟这些官员也不是所有人家都在北京,而且能在北京当官的在老家多少有些势力,家族都在老家,如果真的决定退到关外的话,那就意味着将与老家断绝联系。
读书人对与家族,还有乡土看的比平常人还要重,因此要下这个决定和不容易。
所以这次上书里,汉族官员到属于少数。
“皇上,您还在为北边的事情着急,要不干脆咱们便退出关外吧!”以前的钮祜禄·昭玉,现在是皇后钮祜禄氏说道。
嘉庆皇帝从今天早上得到消息之后便一直愁眉不展,皇后自然看着很是心疼。
再加上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自然知道现在的形势,因此委婉的说道。
在清廷的家法当中,后宫中的女人是不能干政的,如果皇帝还小的话,倒没什么,可是嘉庆皇帝春秋鼎盛,她自然要格外注意。
嘉庆皇帝现在自然没有心思在关心后宫干政的问题,听了皇后的话,只是说道:“退出关外,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出这个决定确实千难万难。”
皇后自然知道嘉庆皇帝的意思,一旦退出关外,便意味着大清灭亡了,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是已经从天下正统变成了偏安一隅,也退回到大清没有建立,后金时期的状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