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由于严贵率领的中国军队一场大战,为此折损了不少兵马。
阿吉莫维奇回到厄尔口城之后,便再难以出来了,只能固守城池了。
他心里只盼望着明年从中亚能有援军,这样中国军队也许便能不战自退了,但是他也知道这不大可能。
大军如果支援厄尔口城还不如南下进入新疆,这样反而能牵制中国军队更多的兵力。
天气越来越寒冷,俄军在城内还好,华军在城外,住在帐篷里也难以地域刺骨的寒冷。
如果不是恰克图运来的大量御寒的衣物的话,严贵的大军早就坚持不住了。
就这样,大军中的马匹也早就送到了恰克图,否则在这冰天雪地里不知道要死多少呢。
虽然现在国家不缺马匹,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知道珍惜,马匹仍然珍贵无比。
恰克图由于是边境商贸城市,货物一直不会缺乏,如果需要华军很快便能抽调大批的物资。
现在恰克图的物资不仅支持这厄尔口的大军,还要支援围攻尼布楚的中国大军。
尼布楚城池,被俄军精英数百年,自然不是那么容易便攻克的。
而且俄军也不是草包,就算是死伤惨重,仍然数次打退了华军的进攻。
不过尼布楚也坚持不了多久,现在是隆冬,中国军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尼布楚还能喘口气,但是开车呢之后,中国便能马上便能从东北调集大量的大军西进,尼布楚陷落也要不了多久了。
除此之外,俄军对于满洲里的攻势也告一段落了,随着隆冬降临,另外尼布楚被保卫之后,补给一直困难,因此终于撤回了尼布楚。
至此,中国境内的战斗已经结束,战争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高鸿信对于现在的局面很是满意,不过他也再三叮嘱前线的将领,绝对不能在冬季与俄军展开大战,哪怕暂时放弃一些利益,也不能冒险。
高鸿信可是对于俄军在冬季的作战能力知之甚详,后世战斗民族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对于中俄之间的战争,关心的可不止两个当事国家。
英国、荷兰、西班牙在亚洲有殖民地的老牌殖民国家,也很关心,如果俄国能够一直拖着中国,那么中国对南洋的扩张便会缓和许多。
中国在婆罗洲的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确实很忌惮,尤其是荷兰与西班牙。
婆罗洲的南边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吕宋,南面是荷兰的殖民地。
至于英国则是怕中国不断的通过海洋扩张,从而对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构成威胁。
按照战略来说,如果这个时候英国能够入侵缅甸的话,肯定能牵制中国很大的精力,但英国国内,还有东印度公司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中国与俄国已经开战,但是两国并没有宣战,因此,身在北京的俄国大使尼克拉佐夫并没有被驱逐。
尼克拉佐夫在北京,自然能够了解到很多前线的情况,中国对于前线的胜仗可是从来不保密的。
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中国人都姓高彩烈,而尼克拉佐夫只能着急伤心。
现在战局对俄国十分不利,尼克拉佐夫很想与中国展开谈判,如果能够在此时签订停战协定,将两国的讲解维持在开战之前,那么他便完成了自己身为大使的任务了。
不过显然中国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去了外交部好多次连陶澍的人都没有见到。
事已至此,尼克拉佐夫只得奔走在西方列国的大使之间,开始周旋让列国的大使出面调停。
对于俄国的要求,这些大使们处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量,都答应了下来。
但是外交部对于各国的调停书,还是没有理会,这次尼克拉佐夫是真的着急了。
通过尼克拉佐夫可以想想被围困在尼布楚的赫沃斯托夫是什么心情,肯定更加的着急。
第三百三十章 临终请求
更新时间2015-6-10 10:01:26 字数:2142
远东战事失利的战报早就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还有大臣们自然一片愕然。
亚历山大一世当然不认为是俄国军队实力差,而是前线将领指挥失当。
他不相信,十几万大军日夜猛攻,竟然拿不下满洲里这座华国的边境小城。
不可能在欧洲威风八面的俄军,到了远东便成了纸老虎。
沙皇下令严厉斥责赫沃斯托夫,并且决定撤下他的指挥权利,远东东西伯利亚总督的职位由他的副手弗拉基米尔接替。
同时沙皇决定继续增兵远东,一定要给华国一个惨痛的教训。
当然,亚历山大一世也不是没有脑子,现在局势失利,如果能通过谈判使华国大军退回到开战之前那么便更好了。
毕竟华军在远东作战,要比俄军方便很多。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下令增兵,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冬季,整个俄国天寒地冻,就算是俄国士兵也受不了,增兵的事情也只能等到天气转暖之后才能进行。
俄国字沙皇以下开始忙碌起来,为明年的大战做准备。
而远在北京的中华帝国皇帝高鸿信,此时正微服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之上。
高鸿信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也经常出宫,不过每次出来也都是有事在身,这次也不例外。
原来的原大清的军机大臣,现在华国的内阁大臣,董诰从十月开始突然病重,眼看这就要没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