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所有面对世人的冷漠,却要固执地交 出自己人生历史的苍凉老人家一样,赵广陵还 是诚惶诚恐地将书稿寄给了省里的一家出版 社。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过去了。这个 就像交出自己女儿的老人没有得到出版社方面 的一点儿消息。他实在等不起了,买了张长途 汽车票,坐了两天的汽车跑到昆明。在出版社 的编辑部里,一个戴眼镜的小后生好不容易从 办公室角落里成堆的书稿中找出了他的稿子。 赵广陵一眼就看出,他们只撕开了牛皮纸的外 封,当初他用来扎稿子的麻绳都没有解开呢。 老人气得胸膛大海波浪般起伏,问你们就没有 拆开看一看?小后生瞄了一眼有一层灰的书 稿,说写什么的?赵广陵回答说写当年第八军 在松山打日本鬼子的历史。小后生自作聪明地 开始给赵广陵上课。老人家,打日本鬼子的是 八路军,从来不兴叫第八军,正式的叫法是第十 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你这书稿,历史上的称 谓都不对。赵广陵终于爆发了,一拍桌子喝道, 你无知!我写的是中国远征军第八军。你还是 一个中国人吗?隔壁一个中年编辑听到争吵跑 过来,让赵广陵息怒,他看了看目录,翻了翻稿 子,批评了小后生几句,然后对赵广陵说,老同 志,我大概知道你写的什么了。但是这种描写 国民党军队抗战的书稿,要经过审査,即便通过 了,还要看市场的情况。您这种写法,我感觉有 点老套了。光看书名,还以为是明清小说呢。 眼下这个社会谁要读啊?现在各种文学思潮、 风格流派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意识流、现代 派、荒诞派、号叫派、野兽派、黑色幽默、灰色风 格,还有魔幻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后现代主 义、后后现代主义,手法越新越怪,市场才认可。 老同志,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书出版后不赚钱, 我们也要饿肚子的。赵广陵起身抱走了自己的 稿子,临出门时他说,要不是当年那些抗日将士 舍命打鬼子,你们就不是饿肚子的事情了,当了 亡国奴都还不明白哩。还跟我谈什么现代 派,哼!
书稿受挫还不是最大的打击。赵广陵曾经 去了一趟中緬边境的畹町,想寻找廖志弘当年 的战场和他战死的芒撒山。但他又被挡回来 了,阻止他寻找步履的竟然是一条无法逾越的 国境线。当地人告诉他,20世纪60年代中缅勘 界,芒撒山划归緬甸了。赵广陵当时大叫一声, 浴血奋战才打下来的国土,一寸山河一寸血,怎 么说划给别人就划了呢!又不是碗里划一块 肉。陪同他的朋友说,赵老倌你可别乱说乱讲, 和平勘界嘛,你划给我一块,我还给你一块。这 是国家的事,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管得了的。
那次在畹町,赵广陵独自坐在瑞丽江边忧 心如焚,欲哭无泪。江对面就是芒撒山,边境线 的这一段中缅双方隔江为界。他从前的勤务兵 小三子曾经详尽地告诉过他廖志弘埋葬的具体 地点:在芒撒山山顶下方有三棵巨大的大青树, 他把廖志弘的埋葬地点选在面对中国方向最大 的一棵树下赵广陵认为这是小三子一生中 做得正确的几件事情之一。那树从五米左右高 处地分叉成两个粗壮的树干。当时找了一块石 板想立一个碑,但还没来得及刻字,伞兵突击队 就接到继续追击敌人的命令,小三子就拜托给 负责打扫战场的后续部队。也许是某个粗枝大 叶的军官,就根据廖志弘军装上“赵岑”名字的 身份牌,将他登记进阵亡军官的名录了。如果 那块碑还在的话,说不定上面还是刻着“赵岑” 的名字哩。
他去找过当地政府,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希 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他, 你到缅甸那边旅游可以,参加个旅游团就过去 了;你要去经商投资也可以,拿出钱来人家更是 求之不得。但你要去动土迁坟,这个事情就大 了,我们帮不了你的。当年战死在缅甸的国民 党军队的人多了,据说十多万呢。谁有本事把 他们迁得回来?你怕是要去找外交部才行。
一个边地老人怎么知道外交部的大门朝哪 边开?真是把皮球一脚踢到月亮上去了。人上 了年纪,有一条不喜欢的狗总是越长越大、如影 相随,那就是无助。从难以跨过一条小水沟,到 面对纷繁的社会无所适从。到1995年秋吉夫 三再次来到松山,自以为是地教训他不履行生 死战友的“拜托”,纵然他有一千种理由来反驳, 也欲说还休了。毕竟你没有做到。
那些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利用自己还是县 政协委员和黄埔同学会龙陵分会会长的身份, 上书当地政府,对出人本地的日本人严格管理, 绝不容许他们在旧战场上有任何祭祀活动,更 不能容许他们盗挖侵华日军骨骸,并形成地方 法规。他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件无愧 于祖宗的事情,重修《赵氏族谱》。从前白塔赵 氏家族的族谱被日本人毁废殆尽,但一个在缅 甸定居做生意的赵氏后人竟然还保留了一本。 族谱修订、增补等工作几乎都是由赵广陵主持 并一手完成的。但族人在选族长时,却推荐了 一个在政府当过局长的老人,虽然他没有多少 文化,论辈分还应该叫赵广陵叔。可族人说,赵 广陵党员都不是,当族长的话,很多事情不好 办。从赵广陵父亲那一’辈起,上溯二辈都是赵 氏家族的族长。但赵广陵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 与同族人争什么,一无权二无钱,还连赵姓后代 都没有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岂能在族人 面前理直气壮?不过在赵广陵的倡议下,龙陵 白塔赵氏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由他任会长, 在族人中募集到一笔资金,规定凡考上高中、大 学以上的赵氏后人,都可得到基金会的赞助。 赵广陵不无赌气地对族人讲:“人家毁了我们的 祠堂、烧了我们的族谱,再来我白塔山下建学 校。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赵氏家族,耕读传家 数百年,田野所产,山林所生,诗书盈室,学子辈 出,生生不息,岂可少学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