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京曾听李靖讲过,梁军水军大营设在清江口。这支水军由文士弘筹建,曾沿江平定各路豪强,所向无敌。虎京虽武功卓绝,但那是在陆地上。在水上遇到这种强敌,他根本没有应对办法。
“师父,这些大船好气派!”徐闯叹道。
虎京道:“以后别叫师父,叫虎校尉,知道吧?军队有军队的规矩。再说,我都没出师呢,怎能当你师父?”
徐闯做了个鬼脸:“那咱们要下去看看么?”
“等天黑后再说。”虎京觉得有些蹊跷。一路行来,偶尔能见到张宝相沿路刻在树上的标记,但怎么不见了踪影?
两人吃了些干粮。天黑以后,才慢慢从悬崖上下行。要论攀爬之术,徐闯从小就会,竟不在虎京之下。
走得近了,虎京又被梁军的气势所震住。但见整个水军大营灯火通明,营中值日的军官率队驾舟巡逻,那巡逻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在水面迅速驶过,竟不比陆上巡夜的战马慢多少。
虎京决心入营一探。正在这时,江边飞快驶来一艘快船。虎京赶紧拉了徐闯一把,躲入茂密的野草丛中。那船靠在岸边,其上一人道:“大将军要亲自提审唐军细作,你们去把犯人押来。”船上兵士轰然领命。
不一会儿,陆续从船上下来十六名带刀水兵,打着火把,整队沿岸南行。虎京心头一惊,看来张宝相等人已被抓获。他当机立断,命徐闯到崖口先准备攀岩绳索接应,自己则乘着夜色,尾随这队水兵而去。
这队水兵走了不到一里,到了一个洞口。把守洞口的两名军士查验了令牌,放人进洞。果然,洞中正是张宝相和七名斥候。
于是,两人押着一人,往洞外走来。一阵狂风刮过,前头的水兵大叫一声,顿时停住脚步。原来,洞口的两名守卫已倒地死了。
押着张宝相的两名水兵大胆朝前走了几步。刚到洞口,但觉得脖颈上一凉,几乎是同时倒了下去。张宝相只觉得一阵冷风刮过,身上的绳索就断了。
后头的水兵心头发毛。因为,他们没看到敌人,只看到有人死。除了鬼怪,断不会是人干的。
他们哪里知道,虎京自练“七步杀”之后,武功精进,别说这些寻常水兵,就是精锐之士,都无法看清他的身形。
张宝相得脱,俯身拾起死者的刀,回身就砍;虎京蹿进洞中,运剑如风。这队水兵还没明白过来,就纷纷做鬼。
虎张二人踩灭火把,领着七名斥候奔出洞来。虎京在前领路,到了崖边,由徐闯接应,纷纷攀岩而上。爬到半山腰,才听见下头喊声大作,无数的火把形成一条条长龙,沿岸搜索。
虎京感到奇怪:别说张宝相深得李靖真传,就连那七名斥候,都是他亲自训习过的精锐,怎么会被活捉?
十人上了崖顶,坐在地上喘息。张宝相道:“多谢虎兄相救。这文士弘的水军,当真有些道道。”说罢,把事情经过简单讲了。
原来,张宝相再次出峡江探察,获取了不少情报。他向来胆大心细,决心摸摸清江水军的老底,便率队乘夜潜入清江水军大营。不料这座大营守卫森严,竟将他们八人逼入江中。张宝相等人虽不是旱鸭子,但比起这些成天在水上练习的水兵,实在差得太远,差点淹个半死,终于就擒。
张宝相讲完,一脸惭色。虎京安慰道:“宝相不必自责。大人一直不敢兵出峡江,就是忌惮极善水战的文士弘。咱们赶回信州向赵郡王禀报。我看,这场大战是块硬骨头,比以前任何一仗都难打。”
清江水军大营的帅船上,文士弘拈须端坐。听完手下的禀报,他“嗯”了一声,命人将那队死亡的水兵抬上船来。
待这队水兵的尸体并排放进舱中,文士弘取过烛台,蹲下身子检视伤口。但见十八名死者中,有十二人的咽喉中剑,剑伤只有一道小口,极其规则;六人剑伤亦在咽喉,不太规则。文士弘叹道:“李靖手下居然有如此武功高强之人,大梁恐怕只有公主才能有此手段。”
部下一名偏将道:“大将军何必自谦?谁不知大将军的剑法,大梁无人能及!”
文士弘未置可否,缓缓地道:“大军作战,讲究阵法,再厉害的剑术,也不能攻城略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靖既然屡派探子入我大梁,梁唐大战在所难免。从今夜起,各营加强巡视,凡遇细作,格杀勿论!”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二章 “平梁十策”动帝心
李靖入蜀已有三月,再无音信传来。
转眼到了武德四年正月,李靖连过年都没有回信州。邓世洛答应的五千人马,也没任何动静。
李孝恭有些着急了。这个李靖,也太自专了吧?就算招兵困难,也该派人来报个信啊。
门外,张宝相来报:蜀州参军刘虎云,求见赵郡王。
“让他进来。”一个小小参军,李孝恭本不想见。不过既然是蜀州来的,或可带来李靖的消息。
刘虎云长得细皮嫩肉,俊目朗星,约莫三十来岁,虽着戎装,但看上去更像一个文士。
刘虎云参拜完毕,朗声道:“禀大王,卑职奉平南将军李靖之命,先到信州报喜:大王在巴蜀征得两万人马,只待朝廷下诏即可开赴信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