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教父李靖_怀旧船长【二部完结】(134)

  “虎京!虎京!虎京!”

  在唐军的大喊声中,文士弘已从容还了五剑。第五剑,居然将虎京逼退半步。

  虎京大骇。自出道以来,虎京只佩服过两个人:李靖和张素弦。没料到这文士弘力大剑沉,一套剑法施展开来,丝毫不见破绽。虎京赶紧排除杂念,专心施展“七步杀”,既不管敌军船上伺机围袭过来的水勇,也不管唐军的呼喝。渐渐地,他略微占了上风。

  文士弘对自己的武功本来极其自负。但当此危难之际,他是一军主帅,决不会逞个人之勇,因此卖个破绽,飞身抓起一根绳索。虎京哪里肯让他逃脱,急奔过去。然而此时文士弘手下兵勇野蜂般直扑过来,围击虎京。文士弘振力一荡,飘身到了另一船上。虎京斩杀数人,见势不妙,只得跳入水中。

  文士弘换了舰船,从容指挥。梁军舰队仍然保持队形,无数梁军舰船拼死护卫主帅,唐军屡攻不破。转眼间,文士弘舰队已在唐军舰阵中撕开了口子,且战且走。李靖令传令兵打旗语追赶,但文士弘已率精锐突破最后防线,船如飞鸥,向下游驶去。

  李靖叹道:“文士弘水军果然厉害!我不如也。”

  此言看似谦虚,实则道出了李靖的心里话。自他出道以来,还没有哪一战如此激烈,也没有哪一战死伤这么多兄弟。在李靖的心中,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才是为将的境界。

  于是,他命部下高声喊话,文士弘既已逃走,兄弟们不必作无谓牺牲,凡降者概不追究,视同唐军兄弟。

  梁军左翼舰队将士见主帅率队突围,又无法靠近李靖、李孝恭的旗舰,若再苦撑下去只有送命,只得打出降旗。一时间,唐军欢声雷动。

  这一战,清江口浮尸万具,沉船千艘,鲜血把浑浊的江水染成褚色。梁国六万大军,死伤两万余人,投降近两万人,只有文士弘所率一万八千余人逃脱,舟舰物器,尽归唐军;唐军死伤八千余人,战舰沉没六百余艘。

  清江口之役完胜,李靖将投降的梁军分插在唐军阵营中,以防哗变;又命顾水生负责善后,在岸边建营,妥善医治敌我伤者,打捞沉船,收拾财物,出榜安民。

  李孝恭心有余悸,但毕竟胜了,就道:“靖公,我军经如此大战,士卒疲惫,是否需要休整?”

  李靖道:“文士弘新败,不宜给敌军以喘息之机。若萧铣的岭南援军赶至江陵,今日战果必将化为泡影。我军孤军悬入,只能以奇制胜,片刻必争。”

  于是整队离开清江口,沿江直下,一路追杀,挺进江陵以西的百里洲。

  百里洲是一个岛屿,因大江冲积的泥沙绵延百余里,故名百里洲。

  文士弘率败军到了百里洲,心中忐忑,不知如何向萧铣交代。

  有兵士来报:郑文秀在船下,求见大将军。

  文士弘心头火起,心想:郑文秀弄丢了宜都,致清江水军失去屏障;让其当先锋,却率先逃走。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败了么?于是让郑文秀来见。

  郑文秀上了舰船,磕头请罪:“大将军,末将罪该万死,本想自刎,但江陵城最后一道屏障,就是百里洲了……北边的门户荆门也失守了。”

  文士弘大惊:“怎么连荆门也失了?杨君茂呢?”

  “杨将军战败,现自缚于船下,等候大将军发落。”郑文秀小心地说。

  文士弘长叹一声,万念俱灰:“也怪不得你们二位……天不佑我大梁,岂是人力所能为!”于是命杨君茂上船商议。

  杨君茂上船,告知文士弘许绍被公主刺杀的消息,文士弘叹道:“我等枉为男儿,不如公主一人之功。许绍被杀,唐军必然报复,已无回旋余地,二位要做好心理准备。”

  “愿听大将军差遣。”二人齐声道。

  文士弘道:“你们现在还有多少兵?”

  郑文秀道:“末将从清江口走脱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被冲散的旧部,聚得精兵五千人,屯于七星台,随时恭候大将军调遣。”

  杨君茂道:“回大将军,末将尚有三千军马,现驻扎在江陵城北的十里铺,恭听大将军调遣。”

  “二位将军,江陵城只有几千军马守卫,援兵未到,情势危急!本帅手头尚有近两万水军,皆是敢死之士,容我整军设伏,在这百里洲与李靖决一雌雄。你们二位的军马,我一个也不动,请二位尽快率军回卫江陵吧。”文士弘声音愈发悲怆,“见到皇上,请告知:皇上知遇之恩,士弘以死相报,决不相负!”

  郑杨二人不禁落泪:“大将军,保重啊!”

  “去吧!”文士弘无力地挥挥手,转身进了舱中。

  杨郑二人挥泪下船,引兵回江陵去了。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七章 他败不可怕,自败最可悲

  天色将晚,李靖率舰队至百里洲,令全军停航。忽有兵士来报:许智仁攻克荆门,安陆公许绍遇刺;文士弘召集败军一万五千余人,在七星台聚集,企图反攻。

  李靖在清江口与文士弘激战前,听李孝恭讲了刺客之事,已料定许绍会有麻烦。然而噩耗传来,李靖仍觉得天旋地转,双手扶定船桅,方才站稳;李孝恭闻之,则忍不住大放悲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