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这边,众将校也议论纷纷,请战者甚众。李靖找李孝恭商议。
“靖公,我军历尽艰辛,目下已围困江陵,只剩最后一战了。我看将士们群情激奋,必能一举攻破,不如顺应军心,下令攻城吧。”
“大帅,以我军兵力,取江陵已成定局。然而末将不下令攻城,有两个顾虑:一是我军新胜,军士们破城,一旦杀红了眼,必四处抢掠,不易节制,江陵百姓难免受灾;二是我军东下以来,已有不少兄弟死于战阵,江陵守军虽不过数千,但为守最后一线,必拼死护救,加之城墙高厚,非宜都、荆门可比,一时不可下,反而让兄弟们枉送性命。自古兵事凶险,不得已而用之,能少伤亡则少伤亡。”
“靖公之虑,我也知晓,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总不能等萧铣的援军到后再攻城吧?”
“萧铣内外阻绝,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末将猜想,他定会去找岑文本问计,献城投降。大帅请再给我几天时间,若萧铣不降,我自发兵攻城。至于萧铣援军之事,大帅勿忧,我已派人沿江设三处警戒,一旦有变,我军可速战速决。”
“靖公啊,你这个人,就是仁善。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何必考虑这么多!”
“大帅,皇上派你征讨岭南,是千秋大计。我军征讨的是萧铣,但倘若我军滥杀百姓,不讲仁义,即便拿下江陵一城,又怎能使岭南数百城臣服?况且,我早已令虎京派人混入城中,游说达官显贵,萧铣已成孤家寡人,我料定必降。”
若非李孝恭刚刚遭遇惨败,定然不会同意李靖的做法。但自从李靖给将士们分了财物后,将士们眼中只有李靖,他这个大帅的话,看似人人顺从,实际上只是给他面子。以前,还有一个刘虎云为他“卖命”,结果却成了奸细,真是时运不济!
李孝恭既离不开李靖,又从心头抗拒这个本事太大的下属。他心头暗暗告诫自己:先忍耐一时,待有机会再收拾这个刺儿头。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四十章 平定江陵,李靖并无胜利喜悦
深夜,江陵皇城内,萧铣独坐良久,终于起身,带了几名禁卫,径往关押岑文本的天牢而去。
岑文本枯坐牢中,神情安详,见了萧铣,下拜道:“皇上驾到,罪臣不胜惶恐。”
萧铣挥手让左右走开,蹲在地上,轻声说:“文本,朕悔不听你当初之言,让自大的文士弘害苦了大梁。”
“陛下,说句公道话,文将军是忠义之士,大梁之败,其因有三,非文士弘之过。”
“文本,都到这个程度了,你直说吧,朕恕你无罪。”
“其一,李唐能在隋末群雄中崛起,扫平中原,除了武功,更赖文治,所以才德之士竞相奔投,取天下只在早晚。其二,岭南之地虽在大梁治下,然而州县官吏只因形势而附大梁,其心并未归附,否则陛下调集诸军,何以迟迟不到?其三,文大将军若只遇李孝恭,清江一战,败的就不会是大梁,而是唐军,可唐军实际统兵者是李靖。这李靖系千古罕见的兵家奇才,放眼天下,能与之匹敌者,李世民一人而已。今二李结成同盟,李世民平北方,李靖平南方,早成定数,纵使神仙也无法挽回大梁败局。”
萧铣听罢,长叹一声:“文本啊,还有一因,你生怕令朕伤心,没有说。那就是朕不该偃武修农,罢掉诸将兵权,致使大梁虽百姓安乐,然武力不兴,才有今日之窘。为君者不能目光长远,早晚必饮苦酒。要怨只怨朕并非贤明之君,怨不得臣子们啊!”
“陛下反躬自省,臣佩服之至。然大厦将倾,陛下作何打算?”
“自古成王败寇,朕虽死无憾,就是担心唐军破城后,滥杀无辜,让大梁百姓因朕而遭株连……”
“陛下有爱民之心,大梁百姓将永远铭记!臣观李靖用兵,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若陛下放弃干戈,臣以为百姓不会受到屠戮。”
“你有把握?”萧铣抓住岑文本的手,急切地问。
“臣没有把握,但臣想,大唐要的是整个天下,不只是江陵一城。要取天下,必先取信于民。李靖深通兵法,自然通晓此理,必不会纵兵四掠。臣听闻,李靖反攻大将军获胜之后,已将所掠军资尽数分发给将士,表面上是为奖赏将士,实则是为了江陵城破后好约束唐军。自古战事,军兵往往为钱财而拼命。李靖先发资财,已堵住众军之口,必不再行抢掠。”
萧铣深思良久,看了岑文本一眼,道:“文本有宰相之才,将来在唐朝为官,望你不要忘记今夜之言,好生抚恤百姓。咱们君臣,就此别过吧!”
萧铣走了。岑文本呆立于牢中,良久,泪水滚滚而下。
看护岑文本的牢头孔见是个精明人,一直对岑文本很好。他在隔室偷听了萧岑二人的谈话,待萧铣走后,提了一壶酒来,倒给岑文本喝。岑文本喝不下。
“岑大人,我看皇上早有降意。”孔见小声道,“但卑职不明白,皇上既欲降,为何不放大人出牢?”
“皇上是为了保全我啊。”岑文本泣道,“唐军入城,李靖必派人相救。我若在牢中,李孝恭、李靖必看重我,将来在李唐也能有个前程;若是被皇上放出,与其他朝臣毫无二致。皇上英明,这个关节自然想得到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