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慧亮道:“丹阳乃大宋都城,须有重兵把守。皇上对你我有知遇之恩,值此报效之际,你我当奋勇杀敌!况且,我军六万对七万,如血拼到底,唐军主力尽失,丹阳可保。”
于是领陈当世乘夜向唐军大营袭来。
李世勣领了李靖的军令,派兵把守前营。三更过后,冯慧亮大军到,李世勣坚守不战,只令军士射住阵脚,冯慧亮数度派兵冲刺,均未成功。到了四更天,陈正通兵马还未到敌军后营。冯慧亮见唐军早有防备,生怕孤军深入,为唐军所乘。正犹豫间,传令兵来报:皇上密旨到。
冯慧亮借着火光一看,原来是辅公祏得知冯慧亮出战,派飞骑前来阻止。冯慧亮读罢密旨,深服辅公祏用兵。
原来,辅公祏在当涂以水、陆两军各三万阻滞唐军,其意正是利用大江之险和营寨之坚拖住唐军,使唐军不能进,诱唐军绕过石臼湖,进军直取丹阳。待唐军主力进至丹阳城下,冯慧亮和陈正通再回卫丹阳。这样一来,唐军腹背受敌,必然溃败!
这时,陈正通遣人来报,言皇上命他坚守阵地。冯慧亮便收兵回营,按辅公祏之计,坚壁不战。
次日凌晨,李孝恭、李靖升帐。
李孝恭道:“诸位将军,昨夜冯慧亮来犯,却不全力进攻,看来是畏惧我军骁勇。”
李世勣道:“大帅,我观冯慧亮用兵极有法度。昨晚他引兵来犯,进退行止,皆按兵法。进攻时号令统一,骑兵、步射皆不疾不徐;退走时后队变前队,后队旗帜不乱,以骑兵殿后,恐怕不是畏惧我军。”
黄君汉道:“辅公祏不过一草莽,冯慧亮亦是一匹夫。若昨晚我守前营,必让他大溃而逃。”
任瓌自心服李靖后,一直在考虑如此配合李靖的部署,当下道:“我看世勣总管所言不虚。昨夜末将奉副帅之命前去烧粮,遇冯慧亮三百接粮小队。这三百人竟毫不畏惧,拼死力战,无人投降,全部力战而死,足见冯慧亮御军有方。”
黄君汉不服,不无讥讽地说道:“任总管,你引兵六千,斩杀几百弱兵民夫,当然得将敌军描述得厉害无比了。”
任瓌没有理他,接着道:“大帅、副帅,昨夜小胜,不足挂齿,但末将却探得行军道路,也算一大发现。”
李孝恭道:“任总管,快讲。”
任瓌道:“辅公祏花了极大精力,在当涂筑造城垒,冯慧亮、陈正通又善于用兵,若我军与之硬拼,就算拿下这两处关隘,恐怕也会主力尽失。末将昨夜领兵绕过石臼湖时,探得一条道路,可从溧水直抵丹阳。既然冯慧亮、陈正通占据水、陆险要,我军何不绕过冯、陈二军,出其不意,直插辅公祏老巢呢?只要攻克丹阳,冯、陈二将自然投降。当年大帅、副帅取江陵,正是直捣萧铣都城,后来伪梁十几万援军赶到,萧铣已降,无力加天,自然就归服了。”
诸将议论纷纷,都认为任瓌的主意不错,甚至李世勣、李袭志、李大亮等人都表示赞成。
李孝恭见李靖一言不发,心想看来靖公也不反对。但谨慎起见,李孝恭问站在后面的张宝相:“宝相,你曾率队探查,任总管之论,可有不妥之处?”
张宝相道:“回大帅,末将的确探得一条道路,虽不宽,但足以通过兵马。”当下把道路的情形详细说了。
李孝恭看了李靖一眼,又问张宝相:“是否有兵马把守?”
张宝相道:“此路要经过三处密林、两处沼泽,末将前去探查时,未见有兵马把守。”
李孝恭又看了看李靖,道:“靖公,我看,诸位将军欲奇袭丹阳,不知靖公作何考虑?”言下之意,就是同意诸将之议。
李靖抬眼道:“大帅,我军好不容易建成三万水师,为何要弃水登陆?”
黄君汉忍不住笑了起来:“副帅,自古打仗,只求打胜,何必计较水陆?若末将能飞,飞进丹阳擒获辅公祏,也就平了江南。副帅用兵,又何必如此拘泥?”
“弃水师不用,就算抵至丹阳,也只能攻西、南二门,水门无法进攻,君汉总管可曾想过?”
“攻城略地,若下一门,其余各门就好办了。”
“辅公祏尚有五万重兵,只下一门,必遭围攻,届时进退不得,我军必陷于丹阳。更主要的是,我军若从溧水小道直插丹阳,恰恰中了辅公祏的计谋,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众将一惊。权文诞道:“副帅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四十九章 突破天堑,血战当涂
李靖长身而起,没理会权文诞,而是问张宝相:“宝相,溧水小道真的无一兵一卒把守?”
张宝相道:“回副帅,此道极为隐秘,又要穿过树林、沼泽,辅公祏料想我军不知,故而不防吧?”
李靖突然眼露精芒,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辅公祏盘踞江南已久,大小道路,皆谙熟于胸,岂能独留此路而不守?他没派一兵一卒把守,就是留给我军,让我等窃喜而过,直抵丹阳,再命冯慧亮、陈正通包抄唐军后路,不然,他何必留五万大军守城?何必让冯、陈二将连成掎角?丹阳城墙高厚,且用石头铸成,我军十天半月也难以攻下,而冯、陈二将断我归路,辅公祏率大军杀出城来,我军腹背受敌,人马又不及敌军,必然大败。若诸位坚持从溧水小道进攻,丹阳城下就是我军的墓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