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小人,竟然偷袭!”薛宗胜提刀要砍,李世勣止住,收了秦威的刀,弯下身子,指着自己的脖子说:“秦威,你看,这是当年李密杀翟让时,我被平时亲近的门卫在背后偷袭砍伤的。从那时起,我李世勣就发誓,今生不再受任何偷袭!”
秦威见李世勣如天神一般,吓得不敢说话。薛宗胜道:“李总管,此人心狠,杀了吧。”
李世勣道:“既然我说过放他,就由他去吧。”
薛宗胜推了秦威一把,秦威这才将信将疑,一瘸一拐地走进树林。
薛宗胜问道:“李总管,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陈正通?”
李世勣道:“此人眼神顾盼,虽有杀气,却没有大将眼神中的威严,因此不过是个忠心于主的卫士。不过,此人本事倒也了得,若不是我先有防备,这一刀就能要我老命。”
薛孤儿道:“将军,你看我眼神中有威严没?”说完频频瞪眼。
李世勣哈哈大笑,轻抚他的头,道:“现在还没有。不过,将来一定会有!”
正在这时,司马冲腾骑马冲了过来,报道:李大亮、黄君汉、任瓌等已破冯慧亮,正引大军前来。
李世勣抱拳对薛宗胜和司马冲腾道:“若非二位将军奇计,李世勣定然落了下乘!走,咱们尽快清理战场,与大帅、副帅会合。”
冯慧亮、陈正通大败,李靖引军随后掩杀。此一役,转战一百余里,唐军斩杀宋军一万五千余人,自损五千余人,有五千余敌军投降。李靖闻听,叹道:“人道江淮兵忠勇,果然!若非江淮军,恐怕降者过万,我军也不会损失五千兄弟。”于是命安葬双方死者,对沿江百姓,一概不扰。稍事休整后,闻李袭志水军已达丹阳水门,便尽集诸将,命李世勣善后,自己为前军,引诸将径往丹阳而去。
一路上,李靖对众将道:“败兵马易,收人心难!敌军溃败,正是收心之时。”当即发出号令:凡江南将士,只要归顺大唐,皆不问过往功罪,一律有赏。
败军闻之,竞相来投。
冯慧亮、陈正通败回丹阳,辅公祏震恐,当即聚文武议事。
冯慧亮跪倒在地:“陛下,臣无能,让叛贼阚稜算计了。臣本无颜来见陛下,但唐军势大,臣担心陛下安危,这才回来保卫陛下。”
辅公祏冷笑道:“阚稜本是你的旧主,你怎么不投奔他算了?陈正通,难道你也是遇到了阚稜才败的?”
陈正通冷汗直流,跪下道:“陛下,臣无能,甘受军法。”
辅公祏道:“念你们没有投敌,还想着朕,暂且饶了死罪。西门君仪,你认为如何处置他们才好?”
西门君仪平时与冯、陈二将交好,因此跪下求情道:“陛下,唐军就要杀到城下,当此用人之际,臣以为可让两位大将军引兵守城。臣刚从湖、杭二州募军一万,加上城中五万精兵,丹阳城有六万大军;而敌军经博望、青林二战,也损失不少,恐怕不足六万人。丹阳城墙高厚,又据水而守,我军仍可立于不败。”
辅公祏怒气稍缓:“君仪说得是。慧亮之败,败在丢弃险地,轻率冒进,若不出战,阚稜断难蛊惑军心;正通之败,败在指挥失当,不懂天地时利,若让军士撕破衣服包住口鼻,岂惧烟火?唐军又不是神,你们怕什么?”
众将皆伏地而拜,山呼万岁。
辅公祏道:“众爱卿,李靖确为劲敌,你们认为丹阳该如何守卫?”
冯慧亮道:“臣是败军之将,本不该多言。但为大宋计,仍斗胆向陛下谏言:依臣之见,当传旨左游仙、吴骚等将领,率军回卫丹阳。”
辅公祏道:“常、苏、湖、杭等州系大宋后盾,当有重兵把守。若将各州兵马尽集丹阳,后方空虚,丹阳就成了孤城。一座孤城,极易被围困,若无物资供给,无法长久。”
众将称是。但他们哪里知晓,辅公祏是在为自己留后路——万一打不过李靖,就回撤会稽与心腹左游仙相会,以图东山再起。
正商议间,军士来报:李袭志已率三万水师抵北门,正准备攻城。
辅公祏对西门君仪道:“君仪,北门如有失,丹阳必危。朕封你为上将军,令你率三万水军、一千战舰出战,请你务必守住。”
西门君仪领旨谢恩。
冯慧亮道:“陛下,李靖率大军正向丹阳杀来,若我军出水门与李袭志拼杀,必会减少守城兵力。李袭志无名之辈,谅那三万水军也攻不下水门。”
辅公祏道:“慧亮,你说李袭志不能将兵,那梁山下的江口是被谁攻破的?丹阳北门依江而建,城门比其余三门宽阔,因此守卫丹阳,首要在水门,水门一破,丹阳即破。李靖虽集十余猛将,但其余三门皆依秦淮河而建,城墙均高三丈以上,唐军无法攻破。”于是命冯慧亮守西门,陈正通守南门,自引军兵守东门。东门有密道通句容,辅公祏谁也没告诉。当时辅公祏修复旧城时,挖了这条密道,凡参加此工程的工匠,皆被秘密处决。
李靖引大军到了丹阳城下,见丹阳城依秦淮河而建。该河经辅公祏派民夫疏浚后,又宽又深,兵马根本无法接近城墙。辅公祏所修复的城墙均用巨石砌成,约有三丈高。城上旗幡招展,看上去如在对岸。李靖对李孝恭道:“大帅请看,这就是丹阳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