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叹道:“丹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以前只是听说,没想到如此难攻。”
黄君汉、任瓌、李大亮、张镇舟、权文诞等将领此时不说话了。因为辅公祏已将过河的巨大吊桥收起,别说攻城,就是想渡河到城下,都难免被城上的守军射成刺猬。
任瓌道:“还是副帅有先见之明,让袭志总管领三万水军抵达丹阳北门。末将看这东、西、南三门,就算各门只有一千守兵,也足以抵挡一万人攻城。”
李靖道:“辅公祏用兵,虽有其法,但也有失误。伪宋兵马若尽集丹阳,事先屯足粮草,我军还真奈何不得。但他先在当涂设防,又为自己留了后路,在常州、苏州、会稽等地屯兵,分散了兵力,给了我军各个击破之机。东、西、南三门,再难也得攻打,然而决战在北门。北门临江,地势险要,城墙极不规则,有可乘之机。袭志总管已进兵城下,由他先打,待世勣总管到来,我军可四面围城,防止辅公祏走脱。”
黄君汉道:“副帅思虑极为周全。然而末将以为,我军新胜,且缴获不少粮草,不如暂且围困丹阳,使之成为孤城。时间一长,辅公祏无粮,几万大军自乱,丹阳不攻自破。”
李靖道:“前者,本帅已派张宝相探察过,辅公祏称帝后,就在丹阳城中囤积粮草,冯慧亮、陈正通缺粮去要,都不给一粒。江南自古就是粮仓,辅公祏藏粮,供应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而我军远道而来,所获粮草有限,长此耗下去,军心疲惫,不利攻战,恐生变数。今我军新胜,当一鼓作气,拿下丹阳。只是北门之战,辅公祏必派重兵,本帅担心袭志总管的三万水军不够。”
“三万人还不够?”权文诞一直被挂着,没捞着差使,心中早就对李靖不满,因此面露不屑,“袭志总管差不多分了我军一半兵力,攻打一门还嫌不够?”
以李靖之精明,岂不知这权文诞的底细?在当涂集军之时,权文诞就密派手下到长安向太子送信。李靖对军事情报极其重视,当然也对内部的异动了如指掌,就派虎京秘密尾随。权文诞的秘使刚出当涂,就被虎京拿住,一剑杀了,取回书信。李靖看了,才知权文诞告他私自拉拢众将校,欲拥兵自重。这个罪名一旦被李渊父子确立,他李靖功劳再大也难逃罪责。李靖心胸再阔,岂能容得下他?于是生了杀心。但权文诞除了在众将议事时偶有不同意见,并无丁点过错,若是杀他,众将必然不服。李靖沉心静气,干脆不给权文诞任何差使,只待他按捺不住自己上钩,假敌军之手除去,以绝后患。
当然,这种心机只能深藏不露。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李靖微笑着对权文诞说道:“权将军,皇上命我等平江南,不问水、陆。丹阳北门是平定伪宋的关键,谁拿下谁就是平南第一功。权将军若想建此大功,本帅给你四万水军,由你攻下北门如何?”
权文诞昂然道:“副帅,给我一万足够!”
李靖转头问李孝恭:“大帅,权将军有心建功,你看能否答应他的请求?”
李孝恭当然没李靖这种心机,但他知道权文诞是太子的人,若攻下丹阳没他的功劳,回去不好交差,于是道:“权将军有心建功,我看就给他一次机会吧。”
李靖皱眉道:“权将军,本帅实话跟你讲吧,敌将西门君仪极善水战,本帅担心你不是敌手。你为行军副总管,当以大局为重,还是不要去了,容我再行斟酌。”
权文诞心想,你是怕我捞了大功,说抱拳道:“副帅,末将甘立军令状,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李靖显得左右为难的样子,双手一摊:“权将军,军令状一立,就无回旋余地了。我看还是别立了,若是失败,本帅不加责备就是;若是功成,这第一功劳还是你的。”
权文诞大喜,心想这买卖只赚不赔,倒也划算。不过,他自己的部下只有两千人,还缺八千人,于是向李靖请求调兵。
李靖道:“各位将军,权将军欲破丹阳,兵力不足,请各位将军借兵给他,待丹阳城破,尽数归还,如何?”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
这些将领,耍嘴皮子都会,但真要出血时,谁都担心自己的兄弟当了替死鬼。他们对太子的红人实在不放心。
李靖当即厉声道:“唐军本为一体,平时各归各府,战时何分彼此?我将岭南军两千交予权将军,你们看着办吧!”
李大亮见副帅发怒,交出两千,任瓌交出一千,黄君汉交出一千,随后赶来的李世勣厚道,交出两千,卢祖尚、张镇舟兵少,没有交兵。权文诞堪堪凑足一万人,喜不自禁,心想为太子爷挣面子的时刻到了!他精于算计,担心李靖让李袭志抢了头功,请求李靖让他打前锋。
“放心,本帅即令袭志总管协助权将军,不会抢你的功劳。”李靖道。
权文诞暗暗高兴,率军沿秦淮河西岸而下。
待权文诞一走,李靖面露忧色,对诸将道:“各位,权将军虽然勇猛,但本帅还是不放心。你们有何妙策可驰援权将军?”
众将分拨军兵给权文诞,都暗暗骂姓权的这孙子就会摘别人的果实,而其余攻打三门的任务又如此艰巨,谁会管他死活,都不发一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