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教父李靖_怀旧船长【二部完结】(76)

  李靖赶忙还礼,道:“庐江王受命征讨蛮人,身负皇命,自是统帅;李靖不过路过此地,只是协助罢了,一切还是由庐江王做主,但有差遣,李靖无不从命。倘若功成,也是庐江王的功劳,李靖决不掠美。”

  李瑗要的正是这话,于是心花怒放,命人取得地图,标出了邓世洛屯兵所在。

  李靖皱起了眉头。原来,邓世洛屯兵之所,处在大巴山北麓的平利川,离金州城不过数十里。

  “庐江王,目前邓世洛五万大军盘踞山谷,若我军前去进攻,对方以逸待劳,断难取胜。”李靖道。

  “还是靖公高明啊!”李瑗击掌叹道,“小王本来就说不能进攻,得设法将蛮人引出山谷再战,可有的人就是不听,结果损兵折将!”说罢看了一眼李大亮。

  李大亮当即说:“庐江王,是属下错估情势,上了邓世洛的大当,甘受责罚。”

  “大亮啊,都成这个样子了,责罚你又有何用?”李瑗双手一摊,“皇上要的是胜仗,不是要我处罚手下的兄弟。好了,现在靖公来了,咱们同心协力,渡过难关吧,过去的事就不提了。”

  李靖道:“既然庐江王信得过李靖,就请打开城门,让百姓一如往常过活,如何?”

  “靖公,打开城门,万一邓世洛率蛮兵冲进来怎么办?”李瑗有些担心。

  “如果城门紧闭,邓世洛探知,反而会倾巢出兵,那时金州就危险了。”李靖道,“邓世洛到现在都没有来攻城,就是不知金州兵马虚实。一旦我们将城门大开,他必派人来侦伺,我们可派人到坊间传言,说城中已做好迎战蛮兵的准备,长安先锋兵马已入城守卫,还有五万大军正向金州开来。此外,赵郡公李孝恭正从信州点军马两万,向金州驰援。”

  “这么说,有七万兵马来解金州之困?”李大亮是个直肠子,一听李靖此言,顿时来了精神。

  “靖公这是疑兵之计。”李瑗笑道,“实际上,咱们城中只有一千多人马,加上靖公带的七百余人,不足两千人马。而赵郡公在信州,倒是有两万兵马,但应对萧铣来犯之敌,已感棘手,哪有兵马驰援金州?”

  李靖点头道:“庐江王英明!实际上,长安也不可能派来兵马。倘若能派,我这次就带来了。不瞒庐江王,这七百多人,还是李靖从云中带来的老部下,当年在马邑练兵时留下的。”

  李瑗抱拳道:“靖公一片忠心,李瑗犹为感佩。不过,咱们这两千人,要应对邓世洛几万人,恐怕得想办法才行。”

  李靖道:“庐江王莫急,待李靖探得邓世洛虚实再说。”于是将自己在入城前已派五十斥候去大巴山探知军情的事讲了。

  李瑗叹道:“人道靖公用兵如神,今天才知靖公打仗,靠的是思虑周全,用兵得法。好,就依靖公所言,把城门开了,放言出去,让邓世洛不知虚实。我们静等消息,再做区处。”

  当晚,李瑗请李靖喝酒。

  大敌当前,这位郡王依然叫了数名美姬敬酒起舞。李靖暗皱眉头,但也不便拂逆他的好意。不过他只是相陪,与李大亮说起关中风物,又论军行打仗之要。李大亮善于学习,当即向李靖请教。李靖知无不言。

  第一部 乱世将星 第二十二章 自损一百败敌三万

  三日之后,张宝相回报:邓世洛率五万余人屯于金州南部平利川(今陕西省平利县)境内的磨沟,真正有兵器的蛮兵约三万人,其余两万余人,都是大巴山蛮人听说邓大王施粥,从远处翻山越岭而来。人马越集越多,由于食物有限,不断侵扰附近村镇,正准备攻下金州,以作根本。

  李靖听罢,对李瑗道:“即使只有三万蛮兵,仍然是我军十数倍。依我之见,邓世洛是借攻金州城笼络部族。此患不除,必为大害。”

  李瑗颔首称是。

  李靖又问张宝相:“宝相,邓世洛为何偏偏选择磨沟?看地形,此处屯兵,似不相宜啊。”

  张宝相道:“当时属下也纳闷,就混作蛮人,前去喝粥。后来听说,此地有个传说,说是当年伏羲、女娲在此滚磨成婚。邓世洛很迷信,他招兵买马,得有一个由头,因此选择了此地作为驻扎之地。”

  李靖道:“宝相,真有你的。你既然已混入蛮人之中,就详细讲讲此处地形吧。”

  张宝相道:“此处南高北低,是个狭长山谷,林木茂盛,便于隐藏,易守难攻。蛮人力大,善于肉搏和射箭,而且箭头喂毒,伤人立死,但基本是步兵,马匹不多,精通骑术的人也很少。若是我军舍命往山谷里攻,恐怕得需要一万人。”

  “不是一万人,是两万人。”李靖点点头道,“就算是两万人,也不见得取胜。蛮人长年在山中生活,比猿猴还能攀爬跳跃,就算攻进去,也无法骑马,更无法追上他们。”

  李瑗叹道:“靖公虽未见蛮兵,但对蛮人习性如此了解,李瑗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初,我派兵攻战,总是连个鬼影都没见着,就被毒箭射倒。非是小王不会用兵,实因平原战法,用在这些蛮子身上毫无用处。”

  李靖道:“庐江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再想办法击败邓世洛就是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