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可知皇上下诏天下守令勤王,是用了什么办法?”
“据世民所知,皇上遣人将诏书分为多份,以油纸包好,藏于木匣之中,放入南流的汾水,任其漂移,匣上写明拾书者只要交给官府,即得重赏。家父就是从斥候手中的木匣获知此事的。”
“公子请想一想,连我朝精骑都无法出城送信,说明雁门城已被围得铁桶一般,外不得入,内不得出。而此处离始毕可汗牙帐所在地大利城并不远,突厥兵马粮草供给充足,就算尽起两都之兵,也无济于事。”
“看来,我投云定兴也是白投了。”李世民叹道,“一来这个云定兴恐怕也只是做做样子,二来数十万大军都没用,多我一人也于事无补。”
“也不尽然。”李靖摇了摇头,“古来用兵之道,首要是知己知彼。现在我大隋兵马,一时无法在雁门会盟,这是劣势;但突厥的情势,恐怕也没几个人知晓。”
“愿闻高见。”李世民听出了弦外之音。
“突厥原本向我大隋称臣,亦被当今圣上文治武功所震慑。”李靖接着说道,“纵观突厥历年来掠我边地,多是夺其财物,驭其边民。这是因为突厥系草原游牧之民,你就是请他们固守城池,他们都懒得干。突厥人多是逞强斗勇、好大喜功之辈,只图获取财物,赢得虚名,而非中原诗书礼仪之邦子民可比。发动雁门之役的始毕可汗,以前曾为王师慑服,还亲自操刀为皇上行宫刈除杂草,以示效忠。今番反叛,只因皇上欲离间其兄弟,失信于突厥。始毕可汗继位后尚无大功,要想在各部落中立信,须借一全胜之仗提振权威。”
李世民不住点头。李靖这一分析,说到了根儿上。
“然而始毕可汗也有顾虑,归结起来有三:一是担心全力攻伐大隋之际,突厥北方空虚,若被薛延陀、回纥、拔野古、鞑靼等部得知,必乘机占据大片草原;二是雁门久攻不下,大隋各路兵马从各郡县前往雁门救驾,头绪繁多,突厥无法探知我军虚实,担心腹背受敌;三是始毕可汗宠爱义成公主,而义成公主与当今皇上从小亲爱,倘若始毕可汗真的杀了当今圣上,义成公主必然憎恨于他。”
“看来,始毕可汗的真实目的是树威取利,并不是真想把咱们的皇上给杀了。”
“杀了当今圣上,对突厥有害无益。若杀圣上,隋室会扶植新的天子,动摇不了我朝根本,然而始毕可汗就会成为我大隋子民的公敌,也会成为突厥北方诸部征伐他的借口。我观始毕可汗心机深沉,不会做这等傻事。”
李世民眼睛一亮:“靖公,我明白了:如果此时有使者前往,说动义成公主,再联合各地勤王之师,使始毕可汗内外受压,突厥必然退兵!”
“你我二人肩负社稷重任。”李靖捋须道,“因此,请公子再投云定兴军中,我则只身前往大利城密见义成公主,两相用力,突厥必退。”
李世民一阵兴奋,但随即又想:以李靖的智谋和老成,去说服义成公主恐怕不难;然而自己虽有信心,但以前不过是在府中纸上谈兵,从未经历战事,如何能助云定兴以成大功?况且,目前还没有想出如何见到云定兴的法子来。
李靖当然看出了他的心思,起身道:“事不宜迟,今晚咱们就各自行动。我会讲突厥话,又有通商官凭,见到义成公主不难;而你是唐国公、河东抚慰使的公子,要见云定兴更是容易。”
李世民这才明白,原来李靖身着商人服色,显然早已做好只身前往大利城游说义成公主的准备。
“靖公请留步。”李世民想了想说,“就算我不提父亲,硬闯军营,引起云定兴的注意也不难。但是我想,见到云定兴后,该如何配合靖公的行动?”
李靖驻足凝思。良久才道:“我有一法,保你扬名三军,但你千万别对人讲起,此是李靖之谋。”
李世民大喜,扶李靖坐下,洗耳恭听。
羊油灯灯花爆响,愈加衬出小屋内的寂静。
李靖小声在李世民耳边密授机宜后,让驼背店家牵出马匹,与李世民作揖而别。
第一部 乱世将星 第二章 孤胆县令入敌邦
李靖一路北行。
正至九月初,弯月如钩,星光耀野。马邑至大利城山势起伏,道路崎岖,李靖就任兵部驾部员外郎期间,两次经此地而入草原,大路小道,了然于胸。为争取时间,他选择了翻越恶阳岭的小路。夜间行路,不能疾驰。偶遇死牛烂马、破衣旧甲,也很寻常。
李靖今年四十五岁。自二十一岁入仕任长安县功曹始,已二十余年,至今仍然是个从六品的上县县令。时运不济,抱负难伸,让李靖深感平生所学,随着岁月的流逝,难有用武之地。
当杨广被围雁门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李靖感到机遇来了。对当今天子杨广,李靖打心眼儿里还是佩服的。杨广廓清宇内,统一全国,精简机构,开凿运河,使人口、国力大大增强。只是,近年来杨广好大喜功,性情乖戾,让李靖觉得他既是一代雄主,又是一个暴君。
自幼苦读经史典籍的李靖,忠于朝廷,心怀天下,只盼有朝一日,能亲赴沙场指挥战事,即使马革裹尸,亦不枉来世上一回。然而舅舅韩擒虎已逝世二十多年了,后来的杨素虽然称赞过他,不过是一时戏言,根本没人把他视作将才。特别是大哥李药王被削职为民后,他的心更冷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