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定睛看去,但见矮屋一角坐着一位中年文士。此人商人打扮,身材魁梧,一张国字脸白净饱满,两道卧蚕眉斜入两鬓,三绺长须如墨飘洒;鼻若悬胆,直贯天庭,颇显沉厚;口似金樽,嘴角微垂,自有威严。特别是那双瞳如点漆的眼睛,看似恬和,实则内蕴精芒,在昏灯下尤显透亮。李世民生在官宦之家,却从未见过如此气宇轩昂的人物。
“这位先生,请了。”李世民一抱拳,健步走了过去,放好头盔,在他对面坐下。
“这是这位公子的账,再温一碗酒来。”中年文士摸出一把五铢,驼背老人赶紧接过。
“谢谢先生。”李世民并非忸怩之人,见对方如此慷慨,也不推辞。不一会,店家端上饭来,李世民抓起便吃。几口羊汤下肚,顿觉身子暖和起来。
中年文士看着李世民吃饭,眼中充满慈和。他轻轻地喝了口酒,望着大街上腾起的沙尘,眉头逐渐深锁。
李世民觉察到了他忧郁的眼神,欲言又止。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文士,绝非常人。
李世民与自视甚高的大哥李建成不同,向来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文士武夫,都倾心接纳。
“如果我没猜错,小兄弟是去投军的吧?”中年文士见他吃饱了,展颜微笑。
“正是。”李世民坦然应道,“在下李世民,适才往城外云将军营中相投,没想到连将军的面都没见着。募兵军官嫌我年幼……”
“寻常军士,焉有识人之能?”中年文士沉吟道,“沙场杀敌又岂能以年齿度之?霍去病、孙伯符皆是英雄出少年,姜太公、黄汉升却以耄耋之年屡建奇功。依我看来,小兄弟年纪虽轻,但天赋神武,前程未可限量,恐怕远非这位云将军可比。”
李世民心头一热。跟随父亲到河东以来,府上幕僚多夸二公子堪比周瑜,但李世民多当那是阿谀之词。今日在这边城小店,得遇这位文士,顿生如遇知音之感。
“世民鲁莽,还未请教先生大名。”李世民站起,深深一揖。
对方还礼,再请李世民落座,缓缓说道:“恰好我也姓李,名靖,字药师,关中三原人氏。”
李世民心头一震。李靖大名,他可是早有耳闻。此人从小勤习兵法,系大隋已故名将韩擒虎之甥,被黜大将军李药王之弟。据传,当年韩擒虎教他兵法时,称当世只有李靖可与之论孙、吴;宰相杨素曾指着自己的座席对李靖说,卿将来必居此位。还曾听说,李靖因大哥李药王败给突厥人后受到牵连,从兵部主事兵马的驾部员外郎降为汲县令,从此不受重用。幸其兢兢业业,造福一方,逐渐从小县县令升至中县安阳县令,后来再调任京兆三原县令。三原系上县,被李靖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军民交口称赞。
李世民没有再发问求证,他知道,有此气度之人,必是三原县令李靖无疑。
“原来是靖公,失敬失敬!”李世民离座再拜,“世民猜想,靖公也是为解雁门之围而来的吧?为何不见兵马?”
“突厥数十万大军围困雁门,区区一县人马,无异以卵击石。况且三原离此地路途遥远,情势紧急,我闻讯之后单骑而来,先行探察,再图良策。”李靖目露精芒,接着说道:“没想到在此遇到公子,亦是一人一骑,当真是巧得很啊!”说罢哈哈一笑。
李世民听出了弦外之音,赶紧问道:“靖公难道已想出良策?”
李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反问道:“公子少年英雄,可有破敌之策?”
“据传,云定兴将军已募集大军四万,两京王师十万正从长安、洛阳星夜驰援,加上各郡县守令亦挥师北进,其兵力几可与突厥抗衡。”李世民侃侃而谈,“不过,我朝军马四方集聚,加之长途奔袭,雁门城小缺粮,恐怕王师未到,其城已破,皇上堪忧啊。”
李靖目光一闪,暗赞李世民少年远见:“公子莫非是唐国公后人?”
李世民一惊。李靖一眼竟看破了他的来历,只得点头道:“家父正是李渊。”
“这就怪不得了。”李靖展颜一笑,“不过公子单骑救驾,恐怕唐国公不放心啊。”
“我是偷跑出来的。”李世民坦承,“父亲大人刚刚剿灭山贼,手下军士,多为老弱。我本想投入云将军麾下,没想到报国无门。”说罢一声长叹。
“刚才公子所论,确为实情。”李靖道,“雁门之围,用力之外,更要用智。就算各路兵马集聚数十万,但这些兵马教习不精,以突厥人的剽悍,五个汉人也拼不过一个突厥人。倘若始毕可汗不理会各路勤王之师,专心攻打雁门,皇上必然在劫难逃。况且云定兴这种看风使舵的小人,不知兵法,别说区区四万人,就是四十万人也无济于事。”
李世民曾听说,这个云定兴原本是前太子杨勇的岳父,后来杨勇被废,为杨广所杀,他这位岳丈为求活命,赶紧贿赂杨广宠臣宇文述,谏言杨广将杨勇一脉赶尽杀绝,这才重获重用。如此这等六亲不认之人打仗,遇到强敌恐怕只能投降了。
“世民愚钝,还请靖公指点。”李世民身子前倾,像个聆听教诲的学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