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者无敌_飞星骑士【完结】(307)

  “三千米。”孟翔挥挥手,让几个负责测量的卫兵收起卷尺,“还真他妈的长。”

  “师座,你想干什么?”李兴武警惕地看着孟翔。

  孟翔沉默不语,然后急匆匆地乘车返回了师部,直接找来了负责工兵部队的刘峰岭。

  “老刘,让你挖掘一条三千米长、十米深、十米宽的渠道,需要多久?”

  “师座,您这是要修建京杭大运河吗?”刘峰岭脸上挂着啼笑皆非的表情,不答反问。

  “别废话,回答问题。”

  “有大型挖掘机吗?”刘峰岭说的还是废话。

  “没有。”

  “那什么期限?”

  “十天。”

  “师座,这是需要挖掘整整三十万立方泥土的工程。正常人大概每天可以挖掘五到十立方泥土,再加上运输之类的工作也需要劳动力,你起码要给我五千人,我十天内能给你弄好。”

  孟翔沉吟了一下:“好。”他对李兴武说道,“走,去见军座。”

  集团军司令部内,听完孟翔这个近乎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后,张中将、李副司令、张参谋长等人都瞠目结舌。张中将随后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这样做,对信阳的伤害太大了。困龙,你真是太大胆了,简直是不择手段。你要是这样做了,这个责任你是负不起的。”

  李副司令也感同身受地道:“是啊,困龙,你的做法确实太心狠手辣了。我们的职责是守卫国土、守卫信阳,不是搞破坏。”

  孟翔争辩道:“军座、副座,可我们还能怎么办?五万日寇,就靠我们这七万师老兵疲的部队,能守住信阳吗?难道我们就拱手把信阳城让给日寇?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既然我们无路可退,那只能破釜沉舟!即便不能守住信阳,也要狠狠地给日军重大杀伤,牺牲信阳来保护整个豫南。这样做,也符合我们和日军打消耗战的战争原则。”

  张参谋长则赞同地点点头:“困龙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七万国军对五万日寇,我们几乎就没有胜算。有时候,壮士断腕也是迫不得已但却是唯一的举措。”

  张中将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

  孟翔乘热打铁道:“军座,如果我们被日寇赶出信阳,那么落入日军手里的信阳会变成什么样子?谁能保证那些兽性大发的日寇不会将信阳变成人间炼狱?为了最后的胜利,做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军座,难道您忘了?当初军委会准备在兰封失守后掘开黄河大堤的。您看看,为了抗日,军委会都可以忍痛牺牲黄泛区的上百万老百姓。我们这样做也是贯彻了焦土抗战的思想。我相信,我们这样舍弃一座城市而换来整个豫南的安全,是会得到河南百姓乃至全国百姓的支持的。毕竟,我们没有办法呀!”

  张中将沉思了半晌,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轻轻叹了一口气。张中将也不是喜欢自欺欺人的人,他也清楚这场战役的敌我双方的巨大悬殊。张中将对孟翔道:“困龙,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确实不得不要忍痛做出一定的牺牲。这场战争,是关乎我泱泱中华生死存亡的战争,确实不能有太多的妇人之仁。你的计划,我批准。但不到迫不得已不予适用,就算是我们最后的办法吧!”

  孟翔敬礼:“是,军座。”

  “你这个计划需要多少劳动力?”张中将问道。

  “起码五千。”

  “你的师还有多少人?”

  “四千七八百。”

  “那你的180师就暂时不参加战斗,作为预备役,同时作为执行你的计划的劳动力。”

  “是!”孟翔再次敬礼。

  走出司令部的时候,孟翔看到了走过来的王劲哉,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步礼兄,这样的烂仗,其实诸葛亮在世的话,还是有办法的。”(王劲哉字步礼)

  王劲哉莫名其妙地看着喜气洋洋的孟翔。

  得到张中将的批准后,孟翔立刻带着180师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首先,孟翔派人认真测量了南湾湖和浉河的水平面高度差,结果很让人满意,南湾湖的水面要比浉河要高近三米。孟翔又立刻让刘峰岭带着一些技术工兵,策略和规划了一下挖掘路线以及当地的土质,结果同样令人满意。

  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后,孟翔带着官兵们热火朝天地展开工作。为了防止日军飞机侦察发现并导致泄密,因此这项工作在夜间进行,白天的时候,官兵们下午睡觉休息,上午到附近的山林里砍伐树木。几千人一起动手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附近好几片树林都被推了个光头,成千上万吨的木头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信阳城附近。在这同时,孟翔又跑断腿地对城内滞留的居民进行动员工作。信阳是个人口稠密的大城,常住居民达到三十万,但绝大部分的青年壮丁都已经被招募到军队里,此时城里主要还有二十多万的老弱妇孺。当然了,没人愿意轻易离开祖祖辈辈一直生活的故土家乡,在这件事上,孟翔手里的那些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180师的官兵们在城内四处张贴那些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日寇暴行罪证,并反复强调“日寇已经逼近信阳城不足百里,如果日寇占领信阳,那么南京城内的事情也会同样发生在信阳城内。国军会拼死抵抗,并把整个信阳城作为战场,因此城里的百姓们必须先走一步,等国军打退了日寇,再回来重建家园”。最后,在城内一批通情达理的贤达士绅的带头下,信阳城内二十多万居民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扶老携幼、拖儿带女、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片生养他们的故乡。这些百姓在孟翔的安排下,基本是向北前往驻马店境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