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叫先生,也不再称殿下,也不自称下官或是学生了。
自称名,称丁一为主公,这对于华夏士大夫来说,方才是甘心跟随的体现了。
不过这李秉的确是有能耐的,至少眼光上工夫,是很不错。
有些事在现代人来看,一眼就透,对于大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是匪夷所思的了。
想想“鸡鸭同笼”的数学题,现代那是一般学习不太差的小学生随便就能解,要是能在奥数比赛能得到名次的,那是随口就能解出。但在这年头,能解出来这样的题,懂得勾股定理,别的不说,至少弄份帐房先生的活计,绝对不在活下。
李秉可不是杨守随这些跟了丁某人十年,潜移默化之下,整个思维模式和格局,都以习惯用现代军事眼光去分析的这些学生、弟子。李秉可是正经做八股出来的进士,旧式的士大夫。能够很敏锐的判断出丁一的意途,当真是于军略上有天赋的。
“迂斋当然是璞玉,你要熟悉一下军中的结构和体系,这样才能发挥你的才能。”丁一也很欣慰,这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然后丁一就很痛快地给李秉分析了这么订制作战计划的目的:
“就算把大明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和陆战旅,全都运到美洲去,又能如何?”
“其中有没有人,心系华夏本土,不肯离乡背井的呢?”
“就算没有吧,美洲很大,比华夏还要广阔,数万军队放在如此宽阔的土地上,散开了,也不见得就能占多在地方;再则现时美洲也没有工业基础,连弹药补给都保证不了,子弹打光了,过期了,怎么办?”
“必定会经历一段冷兵器作战的日子,直到基本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不希望所有的军官和士兵,没有火器,就不会作战,不会指挥了,这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迂斋说得没错,我在倭国的作战计划,的确有为了美洲之行做准备的意思。”
而更重的是,就算推海风不对之类的籍口,丁一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然后他必须回华夏本土。只不过以现在朝廷的态度来看,倭国之征,如果不能丁一返回时完成,也许,就不了了之。所以丁一对着李秉说道:
“不过,现在我更关心的,是在一个月内征服倭国!”(未完待续。。)
第三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六)
舰队在向出云方向航行,丁一审阅了杨守随和李秉报上来的战略方案,画了圈之后便没有过多去干涉前指的行动。人生在世除了立志之外,还得教自己舒畅爽利才行,但丁一现时提刀上阵去炫耀武力值的话,就算下面的人不劝阻他,就算不为那刚出生的孩子着想,着实也是很不着调的事了。
一言之下,血流成河;一怒之下,灭邦掠国。
丁一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层面了,提刀杀人,从理性上来讲,他自己都感觉无趣,所以尽管心中那嗜血的**不住蠢动,但他还能克制得住自己。
大的方向没有问题,具体实际,丁一已经开始学着放手了,毕竟那位渴望指挥到每个步兵班的蒋公,战绩如何,丁一心里是有数的,该放权就放权。
更为重要的是,怀恩在等着他的答复。
其实丁一讨厌这样,他更希望办完一件事,类如征倭,再去办另一件事,但收到随圣旨而来的那些书信,却让他不得不在征倭的途中,在战事正在展开的时候,来考虑如何处置那些书信里提到的问题。
李贤的书信他给弟子、部下看了。英宗、钱皇后、朱见深的信他可没给别人看。
因为其中涉及到一个很不适宜广而告之的事,那就是立储。不论是钱皇后还是朱见深,信里隐约都提起关于立储的问题,因为现在和原本的历史不同了,与英宗感情很好的钱皇后没瞎没瘸,夺门之后就有了孩子。生下来还是个男孩,现时也约莫七八岁了。
而朱见深也已十四五岁的光景。不单一笔字颇为看得过去,也懂得考虑自己的未来。他对丁一有种父兄式的眷恋。他的意思是希望丁一带他去美洲,对于身为太子的朱见深来说,信里自然必须说得很隐晦:“每思建庶人而生不忍。”
建庶人就是朱文圭,建文帝的儿子,英宗是放了他出来了,问题是就算丁一把复辟提前了数年,英宗也没有被石亨他们把持朝政,所以建庶人也得以提前几年得了自由,但出来时也是五十多岁的人。英宗这事做得倒是很讲究,派宦官二十、婢妾十余人给他差使,婚娶出入听随自便。
但是五十来岁的建庶人,从两岁就被囚在中都的广安宫,出来连牛马都分不清!
朱见深觉得不忍,太可怜了。但丁一是能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他想自由自在地活下去,不想象建庶人一样,被囚禁着过完一生。一个太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皇后在折腾些什么?”丁一揉搓着太阳穴,向怀恩问道,“你直白点跟大哥说,事太多。着实不耐烦去拐弯抹角地揣摩了。”怀恩他是从小看到大的,说起话倒也不用太过讲究,更重要是怀恩这人。对于丁一的依赖感也很强,所以丁一真的是象跟弟弟说话一样。
怀恩在深宫里呆久了。在海上的旅程里显得特别的好奇,虽说在等着丁一的回复。但他一刻不得闲地趴舱门张望,看着一群海鸟飞过都能傻乐半天,一般人出海一两天之后对于大海的厌倦,在他身上全然不见,似乎这无垠的大海和咸咸的海风,能让他无休止地快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