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之中。杨嗣昌面色难看,不为别的,而是为了一份来的有点太及时的奏折。上这份奏折的人叫陈燮,山东巡抚。陈燮在奏折里说:“臣已经下令登州营自盖州集结,这一次不能直捣黄龙誓不还。臣闻京师有言为招抚大计,求奴议和者,此辈居于庙堂,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安抚黎民。建奴入寇,不思战而逐之,以议和为策,不忠!不义!无能!无耻!臣请诛此獠!今臣在济南,正厉兵秣马,不日北上。臣宁可战死沙场之上,也绝不忍辱偷生议和。臣陈燮,于济南叩首,骤闻噩耗,未能早日灭奴,此臣之罪也,请陛下降罪于臣,以励三军拼死杀敌。”
杨嗣昌有了杀了陈燮的冲动,你他娘的这么快就来这么一份奏折,你到底想干啥?四正六隅的计划,正在收官阶段,你搞什么搞?这个时候要主战,不仅仅是调一个山东兵那么简单,皇帝肯定要下旨调洪承畴和孙传庭,这样一搞,流贼再起怎么办?
卢象升出来了,杨嗣昌强忍怒火,把奏折给他看。卢象升飞快的看完之后,露出欣慰的表情道:“吾道不孤!”这话说的杨嗣昌的脸更黑了,监军高起潜气的把脸都扭开了。陈新甲也是一脸的难看之色,他也主张议和啊。按照陈燮的意思,你得先干掉我。
实际上这个时候,卢象升看的才是最清楚的那个人。皇帝三赐卢象升尚方剑令督天下援兵,卢象升打赢了还好,打输了,他就得背黑锅。杨嗣昌和陈新甲没这个担忧。一旦打输了,就算是建奴退走,赞成议和的卢象升肯定要被拿下。
“招抚、议和,乃是外廷(内阁)定下的方略,此权宜之计也。”杨嗣昌还想劝说,卢象升一句话让他闭嘴了:“我手领尚方宝剑,身负重任,如果议和,当年袁崇焕的命运,就得轮到我头上了。”
这句话,最深刻的理解,就是政治太他、妈的脏了!为什么这么说?仗还没开始打呢,有人就准备让卢象升来背锅了。一声缟素的卢象升,明朝是个很重礼的时代啊。正常情况,卢象升要丁忧在家守丧的。国事艰难,奉命出山,在这个时代,卢象升是所谓的不详之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祥之人,却是名义上的统帅。那么请问杨嗣昌和陈新甲,你们想干什么?难道明朝就没有能代表打仗的人了么?事实上确实是没有,目前能拿的出手的就是卢象升。问题是,事实不能说,实话不能讲。
卢象升说了实话,所以,杨嗣昌、陈新甲、高起潜,恨死他了。那么站在卢象升的角度呢?现在我得罪了你们,可能会被你们害死,但是至少不会连累家人。我要是听你们的话,傻乎乎的去议和了,将来是要连累家人的。
看的很清楚的卢象升,这个时候其实在选择一个死路。因为他的坚持,其他大臣被迫同意战。被杨嗣昌看成搅屎棍的陈燮,这个时候也上了杨嗣昌的黑名单。
看见陈燮的奏折时,朱由检还是很感动的。这位皇帝死要面子,能不议和还是不要议和吧。所以在武英殿再次把杨嗣昌和陈新甲叫来了,问他们:“二位爱卿,登州营北上奴巢,二位以为胜败如何?”朱由检还是有担心的,登州营能打不假,但是架不住陈燮现在兵力分散啊。在安庆、凤阳,都有驻军,还得带着山东兵北上勤王,还得让盖州那边打沈阳。陈燮不是三头六臂啊,那么多战场支撑的下来么?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由检不仅仅是担心这些,还有别的担心。只是不好说而已。
杨嗣昌没说话,他一时半会也搞不清皇帝的心思。但是有人搞明白了,站出来说一句:“陛下,既然陈思华信心十足,可让他立下军令状。不破奴巢,斩之!”
说这话的人是陈新甲,他把话说完之后,杨嗣昌眼珠子都不转了,你这家伙,是想逼反陈燮么?但是这个时候,他又不能说这个话。因为看见朱由检的眉头微微的展开了,不再紧锁了。这一下杨嗣昌怕了,心里发毛了。万一,万一呢?
深深的看了一眼陈新甲,杨嗣昌选择了沉默。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挖坑埋自己。
朱由检心动了,刚愎多疑的性格,在历史上客观的加速了明朝的败亡。沉吟少顷,朱由检看着深深鞠躬不起的陈新甲,点点头道:“拟诏书问一问他,是否敢立下军令状。”
济南,陈燮收到这份问答题的时候,嘴角露出的是一丝冷笑。可以肯定,这建议不是朱由检的本意,是大臣的建议。但是朱由检肯定是同意的。手里紧紧的捏着诏书,陈燮仰面望天,无奈至极。
几位幕僚的表情也很精彩,尤其是夏允彝,气的在猛拍桌子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
莫泰摸着胡子,苦思不语,徐孚远面色平静的看着陈燮,孙临则直接站起来怒道:“中丞,可领兵北上,清君侧!”一言既出,吓的一干人等失色,纷纷看着陈燮的反应。
陈燮低头,诧异的看看孙临,好一阵才笑道:“没那么严重,内阁是无能,陛下有猜忌之心,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作为人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既然要我立军令状,那就立吧。”
当着一帮文臣的面,陈燮说的是一套,当着一帮武将的面,陈燮说的又是另一套。
“大家都看见了,这是内阁来的函,让老子立军令状。这尼玛还没开打呢,就挖坑想埋老子。这帮孙子,没一个好东西。”陈燮在众人面前咆哮,一干将军们还是第一次,看见陈燮如此的失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断刃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