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中还是要多加小心,以我之见,庄文绝不是软弱可欺之辈,现在的退让,可能是为了日后的谋划呀”
李贤深以为然,他笑道:“我跟庄文之间早已经是有我无他的局面了,他若是得势,绝不会放过我,同样,我要是占了上风,也不会饶了他,这一点,我想庄文明白的很”。
徐庶不再多言,有些事情只要提醒过一次就可以了,过多的赘述,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李贤这人聪明圆滑,只是稍微欠缺些经历,徐庶对他放心的很。
在夷安城,李贤官位只比县令庄文要低一点,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校场外的大小官吏前来拜见上司,自然不能空手前来。
每人一份“贺礼”是少不了的。
毕竟,这算是李贤上任以来与麾下吏员的第一次接触。
作为上官的可以不表示,可下属却不能没了规矩。
对此,李贤来者不拒,他收下了所有的礼物,然后,在每人离开的时候又全都回了一份礼。
这回礼没有厚此薄彼,全都一个标准:铜钱一贯。
一贯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此番前来,有不少人手头不够宽裕,送的礼物根本不值一贯了,他们捧着银钱,颇有些进退失据。
对此,李得财传了李贤的口信,道:“我家县尉说了,诸位操持县内事务,劳苦功高,眼下,酷暑将近,这些铜钱权当是县尉给大家发放的避暑钱了”。
原本拿了银钱,觉得烫手山芋一般的官吏闻言之后松了一口气。
所谓法不责众,只要大家都把银钱收下了,那就算庄文日后秋后算账,也奈何不了他们。
那些出手阔绰的吏员也没有因此心生不满,他们在心里对李贤的手段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年纪虽轻,处事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丝毫把柄。
县衙中,庄文听说了白日间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恼羞成怒,他只是冷冷地说道:“李贤小儿好重的心机,他这是一箭双雕,既可以收买人心,又给我设下圈套,如果我中了他的诡计,肯定与麾下离心离德,那时候,李贤岂不是坐收渔翁之利?”
“县尊英明,李贤小儿白费苦心罢了”
忽然,庄文想到了其中的紧要之处,只听他低声说道:“一百石粮秣,近百贯铜钱,李贤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家财,查,只要查清楚,我要让李贤小儿死无葬身之地!”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使君折煞我了
庄文服软之后,城内的事务逐渐进入了正常轨道,李贤也终于得以抽身离开。
北上都昌这么久,李贤一直有一桩心事,那便是让战死沙场的介亭兵勇们落叶归根,这也是他之前许诺过的。
除此之外,另外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有了不错的开端。
新的宁家堡在旧址上拔地而起,有了李贤的钱粮支持,乡堡的规模扩大了三倍,一旦建成,可以容纳七千多人入主,这规模可谓是县城之外第一堡。
不过,这样规模的乡堡绝不是三五日就可以建成的。
按照李贤的要求,先建些屋舍供人居住,然后再依次建立水井、祠堂、围墙等配套措施。
对此,宁毅没有丝毫异议,整个宁家堡的乡民都是李贤救下来的。
如今李贤又愿意出钱出人出力帮忙重新家园,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救命之恩了,相信这时候,就算李贤扯旗子造反,宁家堡的乡民也绝不会皱半个眉头。
对于读书甚少的乡民来说,族情、亲情是维系他们生存的纽带,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忠君爱国之情。
当然,天下大势依旧是汉室为主,无论是谁,要想在占据大义的名头,必须假借天子的由头。
后世里,无论是刘备的“血衣诏”,还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在利用刘汉天下残存的王气来达成自己真正的目的。
刘备真的就一心匡扶汉室?曹操真的是一心谋逆的贰臣?
没有真正经历过那端历史之前,一切不过是后人臆测罢了。
现如今,李贤穿越而来,他的愿望很简单,无非是种种田,打打贼寇,睡卧美人怀。
忠君爱国?匡扶汉室?李贤连天子的面都没见过,怎么可能为了一个陌生人浴血奋战?
李贤的处世准则只有一个标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加倍奉还”。
后世里口碑甚佳的刘备刘玄德,在李贤看来也不过寥寥,此人空有两位万人敌的猛将兄,却苦于无钱无粮,不能广募军卒,增强实力。
如果记得不错,刘备真正有所发展的时候,还是在糜氏举族投靠之后,刘备借助糜氏财阀的势力,一跃而上,成为可以与吕布争夺徐州的枭雄。
眼下,李贤已经跟刘备结下了梁子,二人之间早晚又是一场厮杀。
不过,李贤并不畏惧,刘关张又如何?难道还敌得过千军万马不成?
此番前去介亭,李贤打算把盐场的匠工带到夷安来,他要制造军中利器。
长弓!
李贤军中三千五百人马,弓手只有可怜的三百多人,真要是遇到正面大规模作战,势必会落入下风。
至于胡庸的背矛士,只能用作奇兵,远不能当成核心远程打击兵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