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匠工面面相觑,大喜过望。
要知道,即便是介亭军卒,他们斩首一人所得的赏钱也不过一百钱。
眼下,匠工们只要安心做活,一张弓就可以得钱两百!
这样的差事打着灯笼也难找。
足够的物质激励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李贤对匠工们的反应很是满意,他又补充道:“如果木料不足,你们可以再去买一些,尽量买那些长久存放在阴凉处的榆木、桑木,银钱嘛,到时候去辎重营认领。嗯,蛇无头不行,你们中间就以老梁为首吧,日后,不管去哪里,你们都提前跟老梁知会一声”。
红脸匠工,也就是“老梁”涨红了脸,大声应诺。
作了一辈子木匠,没曾想,黄土埋到半截的时候竟然还做了个匠工头目,这完全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老梁明白李贤的意思,不仅需要他保质保量,还需要他监督到其他的匠工,确保技艺不外流。
纸是包不住火的,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老梁有心提醒李贤一句,却又怕被其他人嫉恨,当下只得劝慰自己,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干活的时候盯紧了他们,不让他们偷奸耍滑就是了,至于收工之后的所作所为,那就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了。
其实不用老梁提醒,李贤也知道人心险恶,他觉得有必要把丑话说到前头,“诸位一家老小都在这宁家堡,只要好生做事,我李贤可以保你们一世富庶,可若是有人走漏了风声,泄漏了工艺,到时候可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甜枣已经给了,这时候再来一巴掌,倒也不是那么意外。
对于匠工们来说,这才是题中之义。
无论是木匠,还是石匠、铁匠,他们的手艺都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的是传儿不传女,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杜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
眼下李贤恩威并施,匠工们全都指天发誓,保证会恪守承诺,严守秘密。
李贤微微颌首,旋即击掌唤道:“来人呐,看赏,匠工们每人赏钱一贯!”
不干活就有赏钱!
匠工们大喜过望,可明面上却还是谦辞不受。
李贤佯装恼怒,匠工们才收了下来。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买地做地主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儒家、法家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其后,秦始皇一统六国,焚书坑儒,独扬法家,而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大兴。
不过,几百年来,儒学只是占据主流,其他杂学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流传的较为隐蔽罢了。
眼下,李贤不想搞什么学术研究,他只是打算把麾下所有的匠工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匠工营,这样可以方便集中管理。
至于匠工营的头目,自然还是由红脸的老梁担任。
就这么忙碌了小半个月的功夫,天气渐暖,距离春分不过十天的时间了。
宁家堡的乡民们需要准备春耕了。
春耕,需要耕牛,需要引水,需要农具。
之前,宁家堡内积攒的农具、种子全都被贼寇抢了个干净,便是珍贵的耕牛都都贼寇宰了吃掉了。
这要是再不准备准备,一旦春耕开始,误了农时,宁家堡又要耽搁一季的收成。
未雨绸缪,李贤亲自入城,打算为宁家堡买些农具。
在这之前,须得确认宁家堡到底有多少土地。
来到县衙,查看了官府底册之后,李贤看到宁家堡有土地八百亩,其中水田只有一百亩,其余的田地都是旱田,产量极低。
本着一头牛需要放养,一群牛也得放养的想法,李贤找到县丞,说要购买宁家堡周边二百亩的无主荒田。
那些荒地距离水源较远,常年闲置,几乎是毫无用处。
县丞听到李贤要买,几乎是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在看他。
怎么办,究竟要不要把实情告诉李贤?
心里天人交战了一番,县丞低声说道:“县尉三思呀,那二百亩荒地可是下等田,没有三五年的调养,根本没有好收成”。
李贤没想到县丞竟然还肯为他考虑,当下笑着颌首,道:“有劳县丞挂念,不妨事的,我买的就是荒地”。
县丞见李贤一心要买,当下也不再赘言,只是说道:“二百亩荒地,按照市价,四百贯大钱即可”。
李贤笑道:“好说,还需要什么手续,县丞不妨一并说来”。
县丞拿出一式两份的文书,指着两处地方,说道:“县尉在这里按下印鉴就好,按完之后,我再去找县尊用印,这地契就可以交给你了”。
李贤接过文书,草草地扫了一眼,确认没有任何疏漏之后便拿出印鉴,利落地盖了上去,“有劳了”。
“县尉哪里话,都是自家人嘛,你且在这里稍待片刻,我去去就来”
“多谢了”,李贤感受到了县丞的善意,如果是别人,堂堂的县丞绝不会亲自跑一趟。
有道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县丞在夷安城内怎么说也是响当当的实权人物,犯不着刻意的交好李贤。
眼下,对方的态度之所以这么友善,想必是有事相求。
李贤故作不知,没有贸然提起,如果火候到了,县丞自己就会提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