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县丞离开的时候,李贤让胡庸拿着他的手令去提钱了。
从都昌回转夷安,李贤可是带了上千斤的钱货,一路上虽然也花费了不少,可辎重营中依旧有不下七百斤的钱货。
这些钱货可是包括了金银等贵金属,只有寥寥无几的铜钱。
眼下,买地的价钱不过四百贯,折换成黄金,也就是四十斤而已。
辞别李贤之后,县丞拿着文书径自来到后衙书房,县令庄文正在里头。
“县尊,李贤要买宁家堡外的二百亩荒地,这是文书”
庄文眉头一挑,他拿着文书看了一眼,嘴里道:“他要买这么多无用的荒地干什么?”
县丞摇摇头,“我也不知道,那这地究竟卖还是不卖?”
闭目苦思了会儿,庄文摸出大印,恶狠狠地盖了上去,嘴里狞笑道:“嘿嘿,卖!当然要卖,既然李贤要做冤大头,那就由他去!”
县丞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庄文不愿卖地,那样的话,李贤肯定会怨恨于他。
现在倒好,皆大欢喜。
回到签押房,县丞眉开眼笑,他把地契以及文书交到李贤手中,嘴里道:“幸不辱命”。
李贤又道了句谢,然后便交割了银钱。
四百贯虽然不是什么小数目,可财大气粗的李贤还没有放在眼里。
胡庸拿着李贤的手令,很容易就从库房中取出了四十斤黄金。
县丞本以为四百贯铜钱,李贤起码要筹备一些日子,没曾想,他竟然现金交付。
瞅着桌面上整整齐齐的金砖,县丞有些惊呆了。
李贤笑道:“怎么?有何不妥吗?”
县丞验过金砖的成色之后,深深地吁了口气,道:“好像多出了五两”。
李贤深深地看了县丞一眼,道:“多了?不多,我只付了四十斤黄金”。
县丞摇摇头,道:“多了,确实多了”。
“喔,胡庸,你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胡庸咧着大嘴笑道:“按照县尉的吩咐,四十斤的买地钱,至于多出来的嘛,就是县丞的辛苦钱了”。
李贤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县丞这下子该明白了吧?”
五两黄金就是五贯铜钱,县丞一年的俸禄也不过这个数字,他摩挲着双手,连连推辞道:“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禄呀”。
李贤低声说道:“县丞怕什么?此事只有屋内的三人知晓,难道我跟胡庸还会说与县令听?”
县丞干笑着,心道,谁知道你是不是打着这个主意。
“县丞宽心,此事就算县令知道了也没有什么,你不是已经通禀过了吗?这又不是你我二人私相授受,怕什么!”
县丞心里一阵天人交战,半晌之后才咬牙说道:“县尉不是要买些铁器吗?我记得库房内还有些生锈的货色,待会儿你捎回去便是了”。
这就是县丞收受贿赂的报答了,李贤心知肚明,当下并没有点破,而是笑道:“我还是出些银钱买下来吧,这样的话,县丞也好向县尊交差”。
县丞松了口气,他就怕李贤白手拿鱼,那样的话,消息传到庄文耳中,肯定又要惹出一番事端。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地主很忙
收了地契之后,李贤便成了宁家堡外两百亩荒地的主人。
战乱年间,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眼下,虽说还没到军阀割据,你攻我打的日子,可土地早已经不是最保值的物事了。
李贤不是懵懂无知的古人,他熟知历史。
正是因为大致了解历史走向,所以李贤才敢大胆出手,买下土地。
战乱年月,粮秣是比黄金还重要的物资。
李贤虽然从管亥手中敲诈了巨额的钱货,又有糜氏做后盾,一时半会儿的短缺不了粮秣。
可是,没有土地,不能自产自收,即便是米山面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若是趁着夷安城难得安稳的日子,多种些粮食,日后就能少折腾一些。
李贤离开夷安城的时候,身上多了张地契,身后多了几百斤的铁具。
铁矿在汉朝是朝廷禁品,即便是府库当中也存量有限。
在庄文态度不明确之前,县丞也不敢贸然将为数不多的铁矿交给李贤,但是,卖些“废旧”铁具给李贤就没有太大干系了。
想必就算庄文知道真相,也不会大动干戈,毕竟,真要是把县丞逼到李贤那一边儿,到时候吃亏的只会是他自己。
匠工营中也有铁匠,只是没有铁矿石罢了,能够从县衙库房中搜出几百斤的铁器,李贤的那五两黄金就算是物有所值。
地契在手,李贤也享受了一把回到古代做地主的感觉。
既然是地主,自然要到自己的田地里去巡视一番。
从宁家堡中找了个熟悉风土地貌的向导,李贤一行人拍马疾驰了十多里的路程方才来到一大片荒地上。
与后世里方方正正的良田不同,眼前的这块土地全都长着些绿幽幽的杂草。
没有化肥,没有机械化,甚至连引水的水渠都没有。
李贤仔细寻找,好不容易在荒地中央找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沟涧,沟渠早已经干涸,看模样应该是上游河流排涝期间自行流淌出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