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284)

  铺天盖地的箭矢陡然落下,几十名徐州军卒躲闪不及,当即横死当场。

  陶应气的鼻子都要歪了,自己已经夸下了海口,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消息传回徐州,岂不是会引得他人嗤笑?

  尤其是在这种抢班夺位的关键事情,陶应绝不容许出现不光彩的事情。

  “刀盾兵,压上!快他娘的压上!”

  “二公子,护城河还没有填上,大军无法过河呀”

  “那你还愣着干什么?快点指挥兵马填上护城河,难道还等着我去做吗?”

  裨将无语,只得憋着一肚子火,打马离去。

  陶应依旧没有觉悟,双眼直剌剌地往城头看去,他不禁心头疑‘惑’,是谁给了孔融这么大的胆子,如果是之前的孔融,他绝不会如此强硬,其中必有变故。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

  长久以来,北海国一直给人一种军力匮乏,粮秣富足的感觉,这种情况直到李贤麾下的东莱军横空出世之后才有所改变。

  战无不胜的东莱军裹挟大胜黄巾之威,在青州诸郡内有着不小的威慑力,如若不然,刘备也不会特意恳求李贤出兵了。

  李贤在的时候,徐州兵不愿与其‘交’手,不会擅动刀兵,可李贤挥军北上之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依旧没有回转,短时间之内,北海国再度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

  李贤是否已经死了?所向披靡的东莱军是不是永远回不来了?

  没有人把太史慈麾下的北海军放在眼里,他们都将北海国视作香饽饽,随时随地都打算咬上一口。

  陶应率领的徐州军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想夺了个头筹,却没曾想,孔融竟然难得强硬了一回!

  失策之下,徐州军对北海国的军情一无所知。

  昌平城内的北海军由谁统领,战力如何,陶应从未关心过。

  现在,徐州军因为己方的傲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弯弓,抛‘射’,弯弓,抛‘射’,周而复始,守军仿佛不知疲倦一般,转眼就‘射’出了三轮箭矢。

  借助风势,最远的长弓竟然抵达一百三十步开外。

  什么时候东莱军中的强弓如此厉害了?

  “咄咄咄”,哪怕徐州军躲在了铁盾之后,可还是有二百多名军卒惨死当场。

  死去的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低估了长弓手的‘射’程,等到箭矢临头之际,他们什么都来不及做了,只能硬生生接受箭雨的洗礼。

  “反击,反击呀!”

  陶应吼破了喉咙,可前方的弓手却置若罔闻。

  在密集的箭矢打击之下,徐州军的弓手完全哑火了,他们被神策军压制的完全抬不起头来。

  一旦离开盾兵的防护范围,护甲薄弱的弓手绝对不可能在这种程度的打击下存活。

  对敌我双方的攻击力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徐州军再不敢贸然出头,只是老老实实地躲避在铁盾之后。

  没有攻城器械,没有足够的防护器械,而守军又出乎意料的顽强,这样的战事再勉强进行,徐州军的伤亡只会更加惨重。

  “二公子,速速退兵吧”

  “守军不可小觑,公子要从长计议”

  “公子!”

  初战不利,徐州军将再也不敢大意,他们纷纷出言,劝谏陶应。

  这就败了?那死去的军卒岂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陶应第一次经历这种众人齐齐劝阻的情景,一时之间颇有些踌躇。

  有心孤注一掷,却又怕引起军将的反噬。

  两万名徐州兵名义上由陶应统领,可事实上,陶应掌管兵权的时间只有短短半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彻底掌握一支兵马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只要军将听命,便可以通过控制他们来达成控制大军的目的。

  这些时日一来,目中无人的陶应就是这么做的。

  也罢,暂且退下来休整一番再说了。

  多方面考虑之下,陶应终于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铿铿铿,退兵的金戈‘交’击声响起。

  徐州军‘潮’水一般退却,留下了三百多具尸首。

  城头的胡庸很是不爽,“陶应怎么这般无胆,只是冲了一阵就退了下去,他之前不是很狂妄吗?”

  “陶应在军中也不可能一手遮天,想来是徐州军中的军将们起到了作用”

  “这么说起来,在徐州军制造出足够的攻城器械之前,这昌平城岂不是再无战事了?”

  “可以这么说!”

  “哎呀,真是无趣的很,主公,要不然我带着军马冲杀一阵?”

  胡庸每逢战阵都显得‘精’神抖擞,浑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气力一般。

  “徐州军可是有两万之众”

  “怕个鸟?夏侯渊的两万大军都被咱们杀的丢盔卸甲,这区区徐州军又何足为惧?”

  “我给你两千兵马,你可敢出城冲阵?”

  胡庸大喜,“有何不敢?”

  徐庶劝阻道,“使君三思,据城而守,陶应不足为惧,可若是出城溺战,只怕会落入他们的圈套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