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382)

  讨要粮秣的时候李贤可不是个翩翩君子,谁要是与他作对,绝对会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

  眼下,李贤打了胜仗,徐州官吏豪族更不敢得罪与他,如此枭雄,巴结还来不及了,能够献出些粮秣结个善缘,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仅仅是要些粮秣?李贤要求如此之低,连陶商都听不下去了,他连连摇头,道:“不可,万万不可,维中若是坚辞不授,让我怎么回去‘交’差?”

  李贤还未开口,陶商又说道:“难道维中是觉得钱财过少,入不得你的眼睛?”

  “那倒不是”

  “那便莫要推辞了”

  “好吧,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

  陶商这时候才松了口气,道:“他日若曹‘操’再度挥军寇边,还要劳烦维中贤弟走一遭呀”。

  李贤笑着应诺:“曹‘操’后院失火,按照常理来讲,今年应该没有‘精’力犯境了,不过兄长放心,他日若有所需,即可派人来报,我必会舍命相陪”。

  陶商大喜,他等的就是这句话:“贤弟爽快,如此,为兄便先行谢过了”。

  李贤心道,你倒是不用这么客气,他日我占据徐州之时,你不要给我添‘乱’就是了。

  北海、徐州,这两地早已经被李贤视作禁脔,只等时机成熟便要据为己有。

  若不是有这‘私’心,李贤才不会救援徐州。

  大军跋涉数百里,驱赶曹‘操’兵马,为徐州百姓征战厮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收买人心,又可以削减曹‘操’的力量。

  陶商不晓得李贤心中所想,他只觉得李贤是少有的仁义之士,所以打算真心结‘交’。

  至于李贤,他得罪了陶应,又从陈允口中得知了那位陶谦二公子的真面目,当下便想与陶商处好关系,留作后路。

  两人倾心相‘交’,自然颇为投缘。

  攀谈一番过后,李贤觉得陶应是个实诚人,有心告诉他,让他小心提防陶商,却又怕对方不能守口如瓶,思来想去,李贤还是觉得什么都不说比较妥当,像陶应这种君子,与其让他平添烦恼,倒不如什么都不告诉他,也许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讲才是最好的。

  虽然李贤不知道真正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想来那陶谦绝不是心甘情愿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其中必有隐情。

  如今,李贤打算夺过徐州,让刘备靠边站。

  ...

  第二百五十九章 都昌城内话曹操

  是夜,李贤与陶商秉烛夜谈。访问:。

  了解的越深入,李贤越为陶商感到不值,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原本应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百姓之家,而不是成为徐州掌权者陶谦的长子。

  与陶应相比,陶商太过善良了,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世道,早晚会为他人所害。

  历史上,陶商与陶应相继死于非命,据说俱是为曹‘操’所害。

  现在,李贤遇到了陶商,自然不忍心这样一个老好人就那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后世里,李贤见多了嚣张跋扈的官二代,在这东汉末年也领教了不少没脑子的官僚子弟,可像陶商这般知礼的人物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有可能,李贤愿意在陶商危急的时候救他一命,不为别的,就为了心中的那股怜悯。

  将钱货‘交’接妥当之后,陶商在营中歇了一宿,等到翌日一早才告辞离去。

  临行之际,李贤特意赠给了陶商十副铁甲算作回礼。

  陶商坚辞不受,却拗不过李贤,最终又是一番感恩戴德。

  二人依依惜别,许久之后,李贤才叹了口气。

  胡庸疑‘惑’不解,“主公好端端的叹什么气?”

  “没什么,只是觉得陶商太过可怜了”

  “他有什么可怜的,堂堂州牧长子,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我觉得他就蛮快活的”

  李贤瞪了胡庸一眼,道:“你以为天下人都像你这般?陶商虽是长子,可你没发觉他对权势并不热忱吗?”

  胡庸挠着脑‘门’想了想,道:“听上去好像是这个理儿”。

  “与陶应比起来,陶商如何?”

  胡庸咧嘴大笑,“比起狼心狗肺的陶应,自然是陶商要好一些”。

  “那不就得了么,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哈哈,主公,你瞧瞧,前头又来了一伙劳军的百姓”

  琅邪国与北海国相邻,此地的百姓听说李贤麾下大军途径此处之后,都准备了酒‘肉’粮秣。

  曹军的凶残百姓皆有耳闻,小沛、下邳死去的数十万百姓尸骨未寒,与之相比,琅邪国的乡民都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劫。

  百姓们都觉得,若不是李贤兵马再三拦阻,说不定曹军早已经占据了徐州诸郡,那时候兵锋所向,屠刀所至,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逃过一劫。

  眼下,曹军退出徐州,众人都觉得是李贤的功劳,所以,无论是乡民还是豪族,他们全都愿意拿出钱货米粟来劳军。

  对此,李贤并没有照单全收,他只是根据需要置换了些草‘药’、酒水之类的稀缺品,至于粮秣,大军跋涉,不易运输,李贤只收下了少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