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乱臣贼子_秀才会武术【完结】(434)

  有人曾经问刘邦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刘邦得意地说“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若论集结百万雄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知人善用,相信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又不能很好地任用他,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李贤觉得刘邦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总归是有限的,诸葛亮厉害吧,刘备败走夷陵之后,诸葛亮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便积蓄兵力、粮秣,北伐司马懿,打的司马懿心惊胆战,可摊上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只能憾死五丈原。

  李贤宁愿做刘邦,也不想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更不想成为崇祯皇帝。

  太史慈、赵云与刘备有旧,其中太史慈更是欠了刘备一个人情,可李贤相信他们,相信二人会秉公处置,不枉‘私’情,所以即便‘私’下里听到他人的非议,李贤依旧固执己见,不为所动。

  降将于禁、李典听闻之后颇为感慨。

  曹‘操’曹孟德虽然知人善用,可真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曹‘操’多疑好忌。

  即便有时候曹‘操’表现的极为坦‘荡’,可真正聪明的人物还是能够从中找出不信任的端倪出来。

  正是有这一层顾虑,于禁、李典才没有回返曹军。

  按理说,如今曹‘操’与吕布对峙,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于禁、李典回去之后说不定曹‘操’会予以重用,可谁也不敢保重曹‘操’会不会过河拆桥,秋后算账。

  曹‘操’误杀吕伯奢的事情早已经不是秘密,连故‘交’好友,救命恩人说杀也就杀了,谁能够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吕伯奢?

  在北海国待的越久,于禁、李典就越动摇。

  时至今日,李贤已经不再限制二人的自由了,可于禁、李典却不敢轻易离开。

  毫无疑问,曹‘操’一定在北海国内布有眼线,如果说于禁、李典没有投降李贤,只怕曹‘操’是很难相信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是于禁、李典自己,他们都很难对降将做到这一步。

  普天之下,也只有李贤才能这般坦‘荡’,对降将没有威‘逼’利‘诱’,也没有严刑‘逼’供。

  这一次,李贤微服‘私’访,李典、于禁也跟随在身旁。

  负责李贤人身安全的沐风颇为紧张,他害怕降将暴起发难,所以特意增加了十名护卫。

  对此,李典、于禁不以为意,李贤也没有表‘露’太多的观点。

  相信是一回事,可防备又是另外一回事,站在李贤的角度上,实在不能太过大意了,因为他一人的‘性’命,很可能干系到了数万将士的富贵荣华。

  沿途间,李贤亲善乡民的举动令李典、于禁二人颇为讶异,无论乡民是老是幼,是脏还是丑,李贤都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厌恶的神态,而流民对李贤的爱戴更是发自肺腑,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话,谁也不会相信,李贤在流民中竟然拥有如此高的威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便此时李贤自立为王、反叛汉室,只怕他麾下的流民也会盲从信服。

  李典打马上前,他向沐风颌首示意,嘴里道:“李使君,我有一事不明”。

  沐风也就是沐临风,他嫌自己名字不好听,便把临字去掉了,此时,他紧紧盯着李典的一举一动,生怕这家伙暴起发难,挟持李贤。

  李贤倒是没有这么紧张,他回首笑道:“喔,李将军想问什么?”

  “李使君觉得大汉王朝寿数如何?”

  李典这句话要是让忠于大汉的人听到了,一定会骂他大逆不道。

  可李贤显然不在此列,他有了片刻讶然过后,便笑道:“你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李典来了兴致,“真话如何,假话又如何?”

  李贤摇头晃脑地说道:“如果是假话,我会告诉你,大汉朝万世不衰”。

  李典皱起眉头,这假话也实在太假了,怎么听怎么别扭,他忍不住问道:“真话呢?”

  李贤转过身,侧耳说道:“大汉不过三十年,必亡!”

  “啊!”李典大为讶异,他没想到李贤竟然连朝廷灭亡的时间都预测了出来。

  虽说如今天下军阀并起,天子政令不出长安城,可常理来讲,再苟延残喘个五十年应该不在话下,可现在,李贤竟然说大汉不过三十年,这让李典顿时心惊‘肉’跳,半晌没缓过神来。

  “李使君以为,谁可为当世英雄?”不知不觉间,于禁来到李贤身旁,他听到大汉亡于三十年的说法,当即反问道。

  李贤很有一种曹‘操’评豪杰的感觉,他不禁脱口而出:“当世豪杰,曹‘操’、刘备、孙策也!”

  李典不禁问道:“孙策何许人也?袁本初、袁公路又如何?”

  李贤这时候才想起来,孙策还在袁术麾下,尚未前往江东,他不禁尴尬地笑道:“我听说袁术帐下大将孙策乃万人敌,所以颇为钦佩,至于袁绍嘛,空有世家资本,却无容忍之量,如同圈猪一般,膘‘肥’体壮之日,便是他人宰杀之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