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非常关心大明王朝的情况,这么多年过去,大明王朝一直都不能够剿灭内部的流寇,国力大为折损,这为大清国争取到了不少的机会,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几次进入关内劫掠,获取了大量的钱财和人口,特别是劫掠到为数众多的汉人,让辽东的种植技术明显的提升,能够产出一些粮食了,要知道满人基本是不会种地的,习惯于游牧狩猎的生活。
损失的八旗子弟达到两万人以上。阿巴泰被明军生擒,这在皇太极看来,就是一次重大的失败,好在阿济格还算是清醒,撤出大明的京畿之地,若是阿济格不管不顾。继续展开进攻,说不定会造成更加重大的损失。
大明的人很多,满八旗可没有那么多的骁勇军士。
大政殿,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成亲王岳托,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等人都在这里。
还有一个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汉臣,范文程,同样也在大殿之中。
皇太极登基的时候,范文程被敕封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二等甲喇京章。可谓是汉人之中的第一人了。不要看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等人被敕封为王,但他们的地位,远不能和范文程比较,皇太极敕封他们为王,不过是做给诸多的明军将军看的,但对范文程是真正的信任,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征询范文程的意见。皇太极宣谕的敕书,大都出自于范文程之手。
皇太极很清楚。自己的弟兄以及子侄,征战厮杀是非常勇猛的,可是在文化上面,那就不敢恭维了,这恐怕成为规律了,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满人看不起汉文化,认为满人是最高等的民族,认为满文化比汉文化要强很多,满人对于汉文化根本就没有兴趣,这让皇太极很是为难。他首先是满人的皇帝,其次才是蒙古人和汉人的皇帝,从根本上来说,他必须维护满人的利益,接下来才能够兼顾到蒙古人和汉人的利益。
所以有着不错学识的范文程,很快就得到了皇太极高度的信任。
不过这不代表在大清国汉人就有着不错的地位了,在大清国,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还不如蒙古人,皇太极尽管制定了不少的政策,要求优待汉人,可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等等,还是将汉人当作是劣等人,没有看在眼里。
皇太极刚刚登基做皇帝,没有那么多的礼仪,大清国也没有完全吸收汉人的礼仪,特别是在议事的时候,相对还是很随便的。
阿济格的信函,范文程已经宣读过了。
皇太极征询意见开始之后,代善首先开口。
“臣以为赎回七弟是有必要的…”
代善刚刚开口说话,就被皇太极打断了。
“二哥,不要用满语说。”
范文程低下头,大殿之内只有他一个汉人,皇太极以前和代善等人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说的满语,尽管在皇太极身边这么多年,范文程也学会了满语,但不是特别的熟练,同时皇太极召集众人议事,大家都说满语,也是对他这个汉人的排斥。
代善看了看范文程,再次开口。
“臣认为应该赎回阿巴泰,一旦赎回阿巴泰之后,臣愿意领兵,再次征伐大明。”
满人议事说话简单,没有那么多文采,几句话就表达出来了意思。
济尔哈朗、多尔衮和豪格等人纷纷表态,意思和代善的是一样的,特别是豪格,信誓旦旦的说要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大明的京城。
皇太极的眉头一直都皱着,其实他的打算根本不是如此。
此次入关劫掠,皇太极想到的是庆贺大清国的成立,顺便也试探一下大明的实力,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征服朝鲜,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紧靠着大清国,威胁很大。
众人都说过之后,皇太极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终于开口了。
“皇上,奴才以为,诸位王爷、郡王之建议是正确的,的确要赎回贝勒爷,至于说是不是继续征伐大明,奴才以为有待商议。”
在满人的面前,汉人都是奴才,而且能够在皇上和王爷、郡王等面前自称为奴才,已经是受到了优待了。
皇太极对范文程的态度还是不错的,等到范文程说完之后,马上开口了。
“范大学士认为暂时不要进攻大明了,说说理由吧。”
“奴才认为,大清国已经征服了北面的科尔沁部落,西面的察哈尔部落,唯一剩下的就是东面的朝鲜了,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时时刻刻都对大清国存在威胁,大清国如今最需要做的,就是征服朝鲜,一旦朝鲜不是大明的藩属国了,那么大清国就可以集中精力,用兵于山海关一带了,攻克山海关才是大清国的根本任务,拿下山海关,大清国就能够入主中原,继而彻底剿灭大明朝廷。”
皇太极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范大学士说的不错,朕也有这样的想法,七弟被明军生擒,这是阿济格的失误,带到阿济格回来之后,朕一定要训斥,赎回七弟是必须的,朕看就让阿济格负责此事,不管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提出来什么条件,朕看都是可以答应的。”
皇太极说完之后,代善再次开口了。
“皇上,臣还有一个建议,阿济格在信函之中提出来了,满八旗尚有三千余人被明军擒获,这些八旗子弟,同样要赎回来的,八旗子弟的性命,比钱财重要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