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沉吟一下,淡淡笑道:“因人而异罢了,倘若萧铣能有杨总管一半的心胸和才能,我也愿意跟随他,只是他猜忌之心太重,胸无容人之量,跟随他迟早国破家亡,有什么意思?”
“相国的意思是说,跟随李唐就不会国破家亡?”杨元庆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这个……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是唐朝强盛于隋朝,难道楚王殿下不承认吗?”
“我不承认!”
杨元庆摇摇头笑道:“如果是唐强于隋,那就应该是隋使去长安,怎么现在反过来,萧相国倒来隋朝了?”
萧瑀脸蓦地一红,其实朝野上都说隋强唐富,只是唐朝高层不愿承认罢了,但事实摆在这里,中原之战是唐朝败了,他才不得不低头来求和。
萧瑀苦笑了一声,“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们不说此事,这次我来太原,主要是受我朝圣上之托,和楚王殿下商议中原之战的一些善后之事。”
杨元庆笑容消失,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点点头:“萧相国请说!”
萧瑀想了想道:“在谈善后之前,我想问一问楚王殿下,为何隋军要占领会宁郡,打破关内的平静局面?其实不管隋唐再怎么斗争,我认为都不应该在关中进行,目前关内的平静局面已保持了两年,来之不易,我朝圣上希望这只是一个误会,希望唐军能够尽快撤军,恢复关内的平静。”
杨元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沉思片刻道:“当初隋唐两朝在签订停战协议时,只是说在关内削减各自控制地的军队,好像从来没有达成一个边境划分的协议,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在贵国的地图里,河东依旧是你们的领地,太原是你们的北都,只是暂时沦陷而已,不是这样吗?”
“可是……”
不等萧瑀分辨,杨元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既然没有划分什么疆域,那么隋军占领会宁郡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我记得很清楚,当初隋军攻打河北时,太子李建成便率军占领了延安郡,既然太子建成可以占领延安郡,那为什么我就不能占领会宁郡?萧相国厚此薄彼,未免令人贻笑大方。”
萧瑀哑口无言,半晌道:“这样的话,恐怕会伤了和气,唐朝军方不会坐视会宁郡丢失。”
“哼!”
杨元庆冷哼一声,他摸出一封信,扔在萧瑀面前,“这是梁朝萧铣亲笔写来的求救信,恳求隋朝出兵荆襄,助他收复故国,隋军军方也不想坐视唐军占领荆襄。”
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萧瑀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后他无可奈何道:“好吧!我们先不谈会宁郡之事,谈一谈中原之战如何善后?”
杨元庆的态度极为强硬,他摇了摇头,“会宁郡之事若没有一个说法,谈中原之战善后就没有半点意义。”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二章 不甘失矿
为保持萧瑀和唐朝的联系,萧瑀特地带了几名鹰奴和十只信鹰,客栈里,萧瑀面沉似水,嘴唇绷成一条线,目光严峻地注视着鹰奴将一只信筒绑在鹰腿之上。
今天初步谈判几乎可以说是谈崩了,还没有谈到实质性的问题,战俘问题、被俘大臣问题、南阳郡和淅阳郡问题等等,一样都没有谈,仅仅只谈了会宁郡问题。
但就是一个会宁郡问题,双方便互不相让,杨元庆把会宁郡设为双方谈判的前提,如果隋朝不承认会宁的归属,那后面就没有什么谈判必要,数万战俘将被投入矿山挖矿。
而杨元庆不仅不放弃南阳和淅阳二郡,反而变本加厉地用进攻荆襄作为威胁,当然,萧瑀也知道这是杨元庆的策略,以强势的姿态获取最大利益。
但杨元庆的强硬还是让他无法接受,更重要是,杨元庆的态度使他意识到这次谈判前景的黯淡,他必须要及时向圣上汇报。
“相国,已经准备好了,放鹰吗?”一名随从小心翼翼问道。
萧瑀点了点头,“放吧!”
随从一挥手,鹰奴将信鹰高高抛起,信鹰展开翅膀,在客栈上空盘旋两圈,向西南长安方向冉冉飞去。
在客栈外,几名监视唐使的隋军斥候发现了信鹰,立刻飞奔出城,向军营内的杨元庆禀报。
……
大帐内,杨元庆目光冷然地听着士兵的报告,唐使放鹰回了长安,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而且杨元庆也知道,他提出条件相当苛刻,萧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底线,在最初,杨元庆是决定用南阳和淅阳两郡换取会宁郡,这就是他命令徐绩业夺取两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轻易夺取会宁郡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阳和淅阳两郡可以还给唐朝,数万战俘他也可以交给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会宁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谓谈判,说到底就是强者的较量,谈判不是施舍,没有可怜弱者之说,弱小者永远是挨打受气,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利益。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火速调一万丰州军南下,连同灵武郡一万驻军,交给裴行俨率领,军队进驻会宁郡。”
……
从延安郡到长安并不远,次日上午,萧瑀的紧急报告便出现在李渊的案头,杨元庆苛刻的条件令李渊勃然大怒,杨元庆竟然把会宁郡的归属作为双方谈判的前提,那这个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