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养尊处优,也不像从前那样常骑马下乡探视民情,自然就胖了。”
杨恭仁脸上带着笑容,又看了看杨师道的副使张亮,他却不认识,便笑问:“这位是?”
“这是我此行的副使,张参军,任楚王记室参军。”杨师道笑着给他介绍道。
杨恭仁肃然起敬,连忙施一礼,“原来是张参军,久闻大名了!”
张亮见他居然知道自己,心中不免有些得意,连忙深施一礼道:“张亮位卑职小,不敢受杨尚书之礼,久闻杨尚书文武双全,是当世罕有儒将,请受张亮一礼。”
杨恭仁是杨雄长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也熟读兵书,年轻时,一杆亮银枪在长安颇有名气,加之他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被称为‘银枪俏郎君’,倾慕他的美女不计其数。
后来杨恭仁出任张掖太守,政绩卓著,又调入朝任户部侍郎,杨玄感造反时,杨广调了四路大军剿灭杨玄感,第一路宇文述,第二路屈突通,第三路来护儿,第四路便是杨恭仁,他带兵有方。
从前他在隋军攻伐吐谷浑时也是胜多败少,被誉为儒将,在大隋极为有名。
杨恭仁见张亮对自己恭敬有加,不由捋须一笑,“不浪费时间了,我们进长安吧!”
……
武德殿御书房内,李渊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听着封德彝的禀报,他只关心两件事情,一是隋使到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国事。
但另一方面,他又想知道杨恭仁对杨师道的态度,这却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心思。
尽管李渊和杨恭仁从前的私交极好,可以说无话不谈,但那是同为大臣,双方地位平等时的交往,而现在角色变了,李渊变成了君主,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他也照顾过去的交情,重用杨恭仁,甚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但另一方面李渊对杨恭仁也有一丝顾忌,始终不肯让他入相,而且李渊明知杨恭仁带兵有方,文武全才,却坚决不肯给他带兵。
说到底,就是因为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在隋朝为相国,而且还有一个妹妹是杨元庆侧妃,想到这两个人,李渊心中就仿佛被刺了一下。
表面上李渊是很宽容,他也尽量表现出了他的帝王心胸,似乎很宽容大量。
但实际上,李渊却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半点砂子之人,心胸极为狭窄,总会在不经意之时,流露出他内心阴暗的一面,比如这次,他让杨恭仁却接待杨师道。
“他们是什么表现?”李渊冷冷淡淡问道。
“陛下,可以用‘微妙’二字来形容他们今天的见面。”
封德彝恭敬敬敬地站在御案前,他极善于揣摩李渊的心思,他最擅长之事,便是揣摩帝王之心。
以前是讨好杨广,现在则是讨好李渊,因此他来唐朝的时间并不长,便成了李渊的心腹,李渊对他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裴寂。
封德彝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两面派,一方面他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因此暗中了投降杨元庆,在一些关键事情上他会帮助隋朝。
而另一方面,他又要表现出对唐朝的忠心,所以他对杨元庆也不肯尽心,在两边左右摇摆,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封德彝很清楚李渊对杨恭仁的猜忌,他投李渊所好,按照李渊的想法去描述杨氏兄弟见面的情形。
“陛下,看得出他们两人见面时很激动,但双方又似乎顾及什么,所以表现得很平淡,不过从一些细节上臣就看出来,他们肯定会私下见面。”
“什么细节?”
李渊坐直了身子,目光紧紧注视着封德彝,“快说!是什么细节?”
封德彝想了想道:“应该是在进城门时,他们在前面,臣在后面,只听杨师道在问,长安有多少灾民?这时候他们正好出了城门洞,他们在明处,臣在暗处,臣清清楚楚看见杨恭仁向杨师道使了一个眼色,杨师道便不再问了。”
李渊重重哼了一声,眼中露出一丝凶光,咬牙切齿道:“他若胆敢背叛朕,就休怪朕……”
但这种无意中流露出的凶态在一瞬间便消失了,李渊也不愿意被封德彝看到他阴暗的一面,他的神情立刻变得平淡,又问:“这次杨师道出使是为了什么事?”
“臣问他了,听他的意思,好像是特地来解释发行银钱一事。”
封德彝话音刚落,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杨尚书求见!”
李渊也很急着想知道杨师道出使的目的,杨恭仁便来了,也是来得正好,便随即吩咐道:“宣他觐见!”
“圣上有旨,宣礼部杨尚书觐见!”
……
“圣上有旨,宣礼部杨尚书觐见!”
宣召一声声传下去了,这时,封德彝连忙小声道:“臣在这里不妥,先回避吧!”
李渊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封德彝施一礼,连忙匆匆退下去了,片刻,杨恭仁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施一礼,“臣杨恭仁参见殿下!”
“杨爱卿辛苦了。”
李渊笑眯眯道:“兄弟见面,应该很高兴吧!”
“回禀陛下,臣和兄弟有两年未见了,确实很高兴,感谢陛下对臣的信任。”
“呵呵!这是人之常情嘛!杨爱卿尽管去和兄弟叙手足之情,只要别误了国事,朕不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