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玉躬身行一礼,向山下跑去,萧延年望着秦怀玉翻身上马,带着几人走了,萧延年心中总有那么一丝复杂的情绪,秦怀玉有高官父亲可以倚靠,前途无量,而自己却只能靠奋斗,没有一点依靠,唉!男儿当自强吧!
萧延年振奋起精神,向更遥远的南方望去,不知自己能不能深入到关中腹地去。
……
此时隋军十五万主力大营已经从延安郡肤施县南迁到上郡洛交县,军队部署在洛交县以南十里的一片原野里,位于洛水西岸,这里地势开阔,隋军哨塔可以眺望到二十里外,加上水源充足,非常适于扎营。
隋军采用的是步步为营的战略,也就是每南下一段路程,就要正式筑营,采用板墙式结构,将一座大营构筑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十五万大军占地约四十里,大营气势宏大,一眼望不见边际。
杨元庆是三天前赶到关内道大营,按照他的部署,他将担任这次决战的主帅,全面指挥四个方向对关中的进攻,同时他也是北线军主力的统帅,秦琼和罗士信为左右副将。
此时隋军主营内已经运送来十二万石粮食和五十万只羊,粮食已经渐渐充足,但怎么打关中,还需要杨元庆的统一部署。
在中军大帐内同样摆放着一只宽两丈、长三丈的巨大沙盘,几名从事已根据各处斥候送来的情报,将标注唐军数量的白旗插上沙盘。
在沙盘旁,杨元庆正和十几名大将商议北线战役的进攻策略,他拿着木杆指向泾水道:“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李世民的主力在北地郡浅水原以南,新平县以北,大约有五万人,是唐军最后的精锐,这五万人中还有两万骑兵,所以对付这支军队,我们也要用精锐,我将率八万精锐亲自和李世民对阵。”
旁边秦琼眉头一皱道:“殿下,我们有十五万大军,殿下为何只用八万军去对阵李世民主力,是不是有点大意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兵法有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我以统帅的名义率八万军去攻打唐军主力,看起来好像是主要战场,其实不然,真正的主战场应该在东面。”
杨元庆用木杆一指潼关和蒲津关一带,“这一带唐军只有三万军防御,非常薄弱,他们唯一的依凭就是潼关和蒲津关之险,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破掉对方的优势,秦将军明白我的意思吗?”
秦琼略一思索,似乎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殿下是说,我们也出一支军队,沿洛水南下,进入冯翊郡,杀到蒲津关和潼关之后吗?”
杨元庆笑着点了点头,“正是此意,我之所以说东面才是主战场,就是我准备在东线投下十五万大军,以闪电之战击溃李神通的三万军,率先从东线突破,这样长安告急,李世民的北线也就无法和我对峙下去了,我们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
“妙计!”
罗士信击掌赞叹,“殿下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唐军的最薄弱就在东线,从敌军最薄弱处突破,这才是决战的高明之处。”
“你小子又乱拍马屁了。”
杨元庆笑着用木杆敲了罗士信一下,又对众人道:“这其实就是唐军派系路线造成的恶果,关东一直是李建成的地盘,后面又被李神通接手,但李神通和李世民因为李神符之死而矛盾很深,李神通一直认为李世民不肯出兵援助会宁郡,导致李神符惨死。
所以这次李世民部署军队时,他尽管派了两万军队去东线援助,但这两万军队并不是他的主力,而是去年我奇袭长安时临时招募的军队,训练了几个月,只能勉强成军,这样一来,东线的防御就变得很薄弱,只要我们突破东线,关中大局就定了。”
说到这里,杨元庆目光转向了秦琼,秦琼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好!就由秦将军率五万军,走洛水道,进入冯翊郡,抄李神通的后路。”
罗士信有些急了,“殿下,那还有两万军就交给我吧!我来打前锋,进攻浅水原。”
杨元庆却笑了,“两万军我自有用处,不过你是要为先锋,浅水原那里有你最期待的对手。”
罗士信明白了杨元庆的意思,他的眼睛陡然间亮了起来。
……
夜幕降临,中军大帐内灯光明亮,杨元庆依旧站在沙盘前沉思不语,他是全局的统帅,他要考虑全局战役,在整个战局中,最后发动的是西线,西线的任务是堵住唐军西逃之路,防止唐军逃向河湟,所以是否拿下大散关,其实并不重要。
南线也是一样,南线的军队也是要堵住唐军南逃巴蜀,真正进攻的兵力是东线和北线的二十五万大军。
他给紫微阁的承诺,是在夏收开始之前结束战役,离现在还有一个半月,事实上,攻进关中并不难,也不会耗时太久,关键是攻克长安,这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正在沉思之时,一名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殿下,斥候秦怀玉回来送信。”
杨元庆笑了起来,“让他进来!”
杨元庆对秦怀玉有一点特殊的关照,不是因为他是秦琼的儿子,而是因为自己长女杨冰,她似乎有点喜欢这个少年将军,他曾经听出尘说过,冰儿绣了两只出征符,一只是给自己,另一只似乎就给了这个秦怀玉。
其实杨元庆更看重萧延年,毕竟这是宇文成都托付给自己,他希望女儿关注萧延年,但女儿的心不是他能决定,十三岁的小姑娘正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萧延年对她来说,似乎年纪大了一点,而十五岁的秦怀玉便正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