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不管是黄州地区还是整个湖广地区的铁匠们都直接面对了低价高质的复兴会近代钢铁制品的全面碾压。
好在张家人算是比较具有危机意识。早在这些发生之前,张铁匠就用前两年赚到的钱在乡下买了几亩田地。在复兴会的钢铁制品将湖广地区的所有铁匠全部冲击失业之后,张家人还能够凭借着几亩田地艰难度日。
复兴军接管整个黄州卫之后,首先是对黄州卫所有的官员极其家眷进行了全面的逮捕。在此之后,复兴军就对整个黄州卫所属的所有卫所人口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整编。
在复兴军登记原则中,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复兴会的特别的关注。至于各个军卫中的匠户们,复兴军则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登记。
张铁匠一家作为黄州卫的匠户,自然也被复兴军所关注了。
在进行了简单的整编之后,为全体军户建立临时营地的任务就落到了黄州卫的那些匠户的头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复兴军工程兵的带领和指导下,使用复兴军随船运来的机械和材料建设“黄州生产建设兵团”的临时营地。
轰鸣的蒸汽大锯,隆隆作响的蒸汽挖掘机,力量巨大的蒸汽吊车,一下子就把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张兆欢牢牢的吸引住了。
不像他的父亲和其他的工匠那样,一看到这种超越常识的机械就会感到无比的恐慌和畏惧,张兆欢对于这些冒着黑烟,发出大量的噪音,经常在运作中出现问题的蒸汽机械,有一种年轻人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般的感觉。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一见钟情。但是很明显,张兆欢和蒸汽机之间结下了犹如初恋般的美好感情。
和那些土著匠户想法设法的想要躲开这些魔鬼般的蒸汽机械不同,张兆欢只要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会和那些操作着蒸汽机械的复兴军工程兵们套近乎。
工程兵战士也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他们自然而然的也会喜欢这个总是带着讨好的笑容小心翼翼的和他们打听蒸汽机知识的年轻人打交道。
很快,张兆欢就和复兴军的工程兵们打成了一片。在临时营地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聪明的张兆欢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这些复兴军的施工机械了。甚至于,张兆欢已经掌握不少蒸汽机的维修知识。
第二六零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 7
黄州卫总人口大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这一万两千人里,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复兴会按照明朝末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进行的划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中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少年人。还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
现代人看到这样的人口年龄分布,一般都会觉得这样的年龄分布好像非常的健康。按照上面说的,一万两千名黄州卫军户人口里,有至少百分之六十,大约七千两百人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样的年龄分布似乎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非常的健康。
事实是,因为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整个中国的人的平均寿命都是非常低的。人的平均寿命低,这就说明了活在大明朝这个环境中的中国人的年龄都不会很大。
想想也是,明朝末年严重衰退的农业生产,落后的医疗手段,没有近现代的卫生防疫和社会救济。别说中国人了,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的平均寿命和活着的人的平均年龄都不会很大。
再者说,在大灾之年,往往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下面有着一大堆儿孙的老年人,是最容易选择死亡这条路来给家人减轻负担的。
在日本的传说里,日本人动不动就会“神隐”了是什么原因?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日本那个资源匮乏生产力落后社会长期动荡的环境中,这种老年人自己跑到深山里寻死的情况表现的更加极端而已。而从现实上讲,这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自己去寻死的老人,在所有的农业国家里都非常的普遍。
比如说,在2015年的印度,不是也有很多印度的老年人要求总统同意他们的自杀么?
人均年龄低,这件事情对于活在大明朝晚期的老百姓来说是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是对于复兴会来说,这样的人口结构对于复兴会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可是有着很好的一面的。
因为复兴会不信任任何接受过所谓的“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的读书人,复兴会的所有干部和士兵都是复兴会自己培养出来的。所以,年纪相对年轻,头脑还没有被生存的压力折磨成石头,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年轻人,对于复兴会的意义非常的重大。
经过一个星期的登记和整编。所有年龄低于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被复兴会单独组织了出来。
二十到三十岁的两千四百名年轻人,被复兴会整编为黄州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团。二十岁以下的五千人左右的少年儿童,则无论是刚刚牙牙学语还是已经结婚生子的人,都被复兴会整编为黄州少年营。剩下的三十岁以上到四十岁以及四十岁以上的黄州卫军户,则被整编为黄州生产建设兵团。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制度,湖广地区的卫所正兵,“每兵分田一分,每分36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