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承天事变的爆发,复兴会派驻荆门州的工作组负责人,工作组的党组书记陈立本人也不是亲历者。
事变爆发之后,还是本来就生活在承天卫里的一个在农场建设工地上打短工的军户,把事情报告给了一个复兴会对农场职工进行生产建设兵培训的军事干部的。
出于对于这种兵变性质事件的敏感性,这个军事干部立即就详细的询问了事变的经过并将事情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工作组。
用现代人的眼观来看这次承天事变的话,肯定会有些无厘头的感觉。总体上说,整个事情就是因为承天卫的直接领导者,承天府镇守太监穆楠对卫所下达了禁止军户前往庄园打工的命令之后,承天卫下属的各个卫所的军官们执行了这样一个命令之后爆发的。
其中宋三子所属的荆门千户所下的一个百户所里,因为该百户对于这个命令的执行比较粗暴,他带着几个自己的狗腿子拦截准备前往庄园打工的军户,从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激烈的冲突中,宋三子和叶小满在混乱之下打死了不小心卷入冲突的卫所百户。百户的死亡激起了卫所军户的不安情绪,在百户所里比较有威信的叶小满的号召下,该百户的军户们揭竿而起,灭了百户的满门分光了百户家的粮食和钱。
宋三子(被动)和叶小满(主动)发起的这场起义,如果没有什么人响应的话,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兵变。承天卫方面,只要穆楠派出自己的几百个还能拿得出手的家丁之后,这场小小的兵变,就会像明朝末年无数大大小小的兵变一样,悄无声息的就被镇压了。
可是,一方面承天卫上下的军户们在贪婪无比的穆楠的压迫下长期处于一种严重不满的状况中。另一方面,穆楠又非常愚蠢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军户们自己要掐灭他们刚刚燃起的一丁点儿的“美好”(对于在复兴会农场建设工地打工的军户来说,复兴会方面提供的待遇就是美好的生活)生活的希望。
时时刻刻的处于生存边缘的承天卫军户们突然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产生了非常激烈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率先揭竿而起的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举动,像在汽油上点燃了一根火柴一样,一下子使得整个承天卫军户们的不满爆发了出来。
得知了宋三子和叶小满的事情的消息之后,从荆门千户所的各个百户开始,不管有没有军户在农场工地上打工的,承天卫下属的所有卫所都爆发了武装兵变。原本造反的军户只是极少数,而到了这个时候,造反兵变的军户成了大多数。
虽然一直宅在位于承天府内的兴都留守司里的承天镇守太监穆楠,在几百个家丁的保护以及承天府知府组织当地士绅的家丁防守的承天府城内尚且还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可是,当军户们杀光了自己所在的卫所的军官之后,他们出于一种本能,认定了自己的敌人就是缩在府城里的镇守太监穆楠。
所以,在分到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粮食银子之后,他们都聚集到了承天府城城外。
一万多(包括卫所的正兵以及两百年来卫所军户大量繁衍出来的军余)进行了初步武装(各个卫所中的武器库不是空的就是只有些生锈腐败了的破烂玩意)的武装力量围住了府城。对于承天府知府来说,这就是不得了的造反作乱的事件了。
这个知府不知道自己是湖北地区仅存的一个大明朝的高级文官,所以他按照惯例,立即派遣亲信“勇士”,带着报急文书前往武昌府,向湖广巡抚衙门求救。
这位知府肯定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的亲信“勇士”逃出府城呢,就在离承天府不到三百里地的枝江县,两个营一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复兴军战士,正在向承天府开来的路上。
只是,这支有枪有炮完全近代化了的武装部队,是前往承天府镇压起义的还是镇压反动派的,对于这个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七八章、魏忠贤的疑惑 3
魏忠贤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稀少,认识见解也比较浅薄。可是这个人却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魏忠贤出自民间,所以他看事情,做事情,都相对于那些文官们比较实事求是。第二是,魏忠贤这个人虽然算不上聪明,可是他善于开动脑筋琢磨问题。而且,他在政治方面确实也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说他实事求是,这从他明知道自己肯定会和他的那些威名赫赫的前辈一样,最终成为一个给皇帝背黑锅的牺牲品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了。
这件事情,是他通过对皇帝的一个试探中肯定的。他为了试探皇帝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个牺牲品,就用太监们常用的给自己建生祠的事情试探皇帝。结果皇帝不仅赞同他的请求,而且还明确的要求在生祠里要把自己的诨号“九千岁”给加上去。
当时,刚刚完成了一个官帽椅的天启皇帝兴奋的对他说:“朕是万岁。你就要活到九千岁。这样一来,朕的大明朝就可以一直交给大伴来操持了。”
从这之后,魏忠贤就知道自己的下场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了。
说魏忠贤善于琢磨,善于把握政治的敏感性就在于,在得到了皇帝的推波助澜,肯定了皇帝把自己当成个背黑锅的牺牲品之后,魏忠贤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反而经过仔细的考量,把建生祠这件事情,办成了一次“有黑锅大家一起背”的黑锅推广活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