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上片是写快到重阳的这一天,因为思念自己的丈夫,李清照昼夜难眠,而在重阳这一天,闷锁屋中的李清照终于到院子里来了,要按重阳的风俗把酒赏菊。
可一直百无聊赖地坐到黄昏,那些淡淡地花香渗满了衣袖,酒意渐浓风渐起,思念便如一种病,足以让人**了。
也就是说思念并不一定让人**,而当"思念是一种病"时候,那就足以**了。而让思念成为一种病的过程,正是"东篱把酒黄昏后"的过程。
是酒,让李清照情志渐笃,用情弥深!
当国破家亡之后,当深爱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而欺骗过她的那个张汝舟也终于离开她之后,李清照的晚景陷入了孤独、清冷的氛围之中,这时候的李清照就更离不开酒了。
不过在李清照,这时的饮酒倒未必是种借酒浇愁,这时候她饮酒倒不太多了。尤其是不太醉酒了,就像《声声慢》里说的那样,她饮的是"三杯两盏淡酒",虽不敌"晓来风急",但却是"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时候的唯一的精神伴侣。
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这个地方到底是"晓来风急"还是"晚来风急"?一般人认为应该是"晚来风急",你看后面写了"到黄昏、点点滴滴"嘛!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应该是"晓来风急",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李清照一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情态。
另外,宋人也有一个早晨卯时喝酒的习惯,叫做"扶头卯酒",而这也是符合李清照的饮酒习惯的。还有,只有是从早上开始喝酒的,看到天空中飞过旧时相识的大雁,才显得比较合理。至于后面为什么又写的"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面酒的作用就比较关键了。
我们一般认为这里一首绝对哀婉断肠的婉约词,尤其是最后有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让后世很多人评价这是宋词人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首词。但正是因为其中的"三杯两盏淡酒",让我读出了这首词中哀婉、凄切之外的味道。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年华逝去的女子独自坐在窗前,饮着"三杯两盏淡酒",从早晨一直到黄昏,枯坐终日,独自得黑。这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吗?
不论她多么伤心,多么哀婉,多么忧愁!换了是薛宝钗,那肯定是伤心一会儿,就坚定的抹去眼泪,展开笑颜面对明天的生活了!
换了是林黛玉,那坐这一天下来,估计就要一命呜呼了,她那身子骨,只适合在哭哭啼啼中断断续续,怎么可能这么坚定地与一杯酒、与从早晨到黄昏的漫长时光坐在一起呢?
能这么坐一天下来的女子,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啊!只有李清照,虽然她毫不掩饰地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可她在"乍暖还寒"的这一天里,与"三杯两盏淡酒"一起,寻觅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受冷冷清清的院落,甚至直面"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虽然她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但她还是就这样"守着窗儿,独自得黑"了下去。
我以为见证了这个漫长过程的"三杯两盏淡酒",就特别能体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曾经爱过、恨过、创作过、生活过的女子的人性之美。她的生命历程就如一杯沉酿,在人生的终点处尽显其醇厚之美!
那么从酒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李清照:她有着高尚而健康的生活情趣;她有着丰富而独立的人格魅力;她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有着惊撼世人的才情;她有着举世浊浊我独清的品性,也有着洞穿世情、可以写炼达文章的思想力。所以她才叫李清照,可以"朗朗清辉照古今"的一位奇女子!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著有《郦波评说千古爱情——宋元明清那些爱》
第103章 同床共枕与禽兽的故事
今天白清可算是眼界大开,他万万没想到,那个被誉为一代奇女子的著名女词人,居然会是个嗜酒如命的酒鬼,或许是近来心情颇为压抑的原因,李清照一碗接着一碗和澹台龙舞两个人喝个不停,就着桌上的菜肴,几乎是酒过三巡,才慢慢停了下来。
桌子上面一共摆了两坛酒,其中澹台龙舞自己轻描淡写的喝下去一坛,而另外的那一坛,除了李清照一开始给白清斟满的那一碗之外,剩余的那些,一滴不剩的全都进到了她的肚子当中。
几乎整整一坛酒喝进肚子里,李清照的眼睛此时已经变得一片迷离,看起来几乎睁不开,脸颊上也是浮现出一抹迷人的酡红色,嘴巴一张一合,不断的向外喷出热乎乎的酒气,更是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半趴在桌子上,看起来已经是醉的一塌糊涂了。
而与之相对的,同样都是一坛酒下肚,澹台龙舞却好似没事人一般,除了面色较平常更为红润之外,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白清不由得直盯着她的小肚子看了半天,整整一坛酒啊,喝下去肚子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真不知道都去了哪里,她到底是什么妖孽变得啊。
李清照虽然喝醉了,但是酒品还不错,没有胡言乱语的兴奋,只是软趴趴的靠在桌子上,一副迷离的模样,不过平心而论,美女就是美女,就算是喝醉了,身上也有着别样的风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