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283)

  话声略微一顿,桑治平长叹道。

  “可谁曾想到,子然他却兵行险着,用对俄一战搏取名声,经此一战,这天下声望可谓是尽归其身,即便是我身处天南偏处,却也能听得乡民言道着打败洋人,开疆拓土无数的唐大帅,声望、兵威自然也就成就了他的气运。”

  桑治平的话让张之洞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国人看似不好军功,可这般于国之功下,这人心焉能不归子然?

  “仲子兄,咱们在一起合作了十多年,也办了许多实事。你认为这些事,能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多大的实效吗?”

  多年来,总有人指责湖北借禁烟敛财,而湖北确实也是如此,想到当年唐子然离开湖北时的警言,给张之洞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阴影。他从来都认为自己办的全是有利国计民生的实事,是国家和百姓的功臣。但过去十年间,两湖食烟者越来越多的事实,使他开始反省起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敢那样自信了。

  “你这些年来办事不易!”

  桑治平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所问,把话题错开去。

  “你这话是真的知心之言。”

  张之洞忍不住感叹道,

  “这几年,我曾经把外放晋抚以来这些年间所作所为,作了细细的回顾,发现除开在太原期间还略有点闲暇外,在广州,在武昌这近二十年里竟无一刻安宁,不只是忙,更是累,形累尚次之,心累更令人痛苦,几乎有每日都在荆天棘地间行走似的感觉。”

  “是啊!”

  桑治平浅浅一笑。

  “我是陪着你在荆棘中走了十余年。”

  “你走后的这么多年更不好过了。”

  “我知道,在报上倒也时常能够看到。”

  桑治平同情地望着老友。

  “外人看你轰轰烈烈办大事,我知你其实是孤独的。你的许多良苦用心不为人所理解。你耗尽心血在拚搏,你做的许多事,都是别人不能做不想做,或者说不敢做的事。可以说,若是没有你,又焉有今日湖北湖南之盛?”

  这几句话说得张之洞身上的血热了起来。多少年来,他从来没有听到如此贴心知己的话。可终了他还是摇摇头说道。

  “可,终究还是不如子然啊!”

  是啊,终究还是不如子然,想着东北十年间的巨变,再联系到这些年两湖地区的变化,张之洞摇了摇头,长叹道。

  “说实话,这么多年了,两湖终究还是没有离开子然当初所献之策,若无当年子然所献之策恐怕……”

  桑治平点了点头,看着若有所思的张之洞宽慰道。

  “子然之才,非你我所能及,论学问,他不如你,可是论给这经世之道,我等却远不如他,想来,今日之中国能出这样的人物,也是国之幸事了……”

  “罢了罢了……”

  沉思良久之后,张之洞脸上现出难得的一丝笑容。

  “我们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仲子,你说,子然会如何待我?”

  第329章 中游

  武昌城北临长江,西门南门乃是通往湘粤大道的出口。东北一带乃码头所在地,货物集散,人员游动,场景喧腾杂乱,是脚夫、流氓、乞丐的麇集之处。武昌的商业繁华区在城南。这里店铺林立,百货充斥,街巷交错,人口稠密,配合商务活动而起的酒楼、记院、戏园子随处可见。尽管三楚大地到处都是饥饿、贫困,但武昌连同对岸的汉口、汉阳城里,却又是畸形的繁华,银号金铺里尽皆肥马轻裘之辈,酒楼记院中多醉生梦死之徒。

  不过现在,这武昌却不见了那么多的醉生梦死之徒,时局的紧张影响到每一个人,在最近一段时间,那报纸总是三天两头的吓着大家,什么朝廷十数万大军已经抵达南阳,什么大军于九江云集,什么川军集结重庆,这报纸新闻上说的头头是道,似乎大有一朝发兵,踏平两湖之事,而在湖南地方,更有隐隐出现不稳——许多地方人士纷纷呼吁湖广不能为一人之野心,而令数千万湖广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甚至报纸上还总会刊出一些消息,

  总之,似乎这天真的要变。

  天变之前心先变,而心变之时,各种事务都在变,像是湖北的米价,便是一日数变,这“早晚市价皆不同”的米价牌,更是直接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此时,这一日高过一日的米价,往年里闹水灾,米价也不过每石四千余文,现在居然飙升到六七千文,且现在正值新米上市,这价腾涨至今,更是让这城中的百姓哀声怨道。

  至于那报纸上,更为民请命似的请求官府平抑粮价,可官府的平抑似乎没有任何效果,每一次官府好不容易弄来些米,不过是刚一投入市场既被抢购一空——似乎有人在抢购米粮,在跟官认对着干。

  若是换成平常,没准官府早就出动警察查探了,可现如今这人心纷乱,就是警察也感觉到天变前的风云了,自然的也就没有人再顾及那些“劣绅”的“囤积居奇”了。

  “老爷,这米价,今个又涨了五百文,咱们是放还是?”

  武昌城中的赵府书房内,几名掌柜恭站在那里,他们面前的这位老爷,可不就是曾有着“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的赵凤昌。这虽然是一句戏语,但是足以看出赵凤昌对张之洞的重要性,对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毕竟政坛黑暗,政敌多次攻讦,张之洞无奈最终只能罢黜赵凤昌,自此以后赵凤昌也就脱离了官府,退出了政坛。退出后的赵凤昌带着张氏的关系虽是布衣但是却一直活跃在沪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地方,不仅收集情报及内外信息,更是一个中转站,派往海外留学者的办事处。而赵凤昌本人则凭借其能力建立了广泛的中外人脉,其影响也越来越壮大,在沪上充当联络人的角色,于各方势力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