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是因为父亲的不屈给了刘子羽深深的震撼,国仇家恨加诸于身,于是在数年之后的西蜀战场上,面对数十倍于己的金兵,面对丧失勇气欲图逃跑的属下,刘子羽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大营门前,拄着战剑,怒视前方:“诸君且退,我不退!今日,我必死于此!”
满门忠烈。
有那么一瞬间,岳翻看着面带骄傲之色赞扬父亲刚烈举动的刘子羽,突然觉得那个胆怯而又愚昧自私的岳翻又回来了,只觉得刘子羽高尚的人格散发出强烈的光芒,把阴暗的自己照射的瑟瑟发抖,自己身边的人,张英,张叔夜,岳飞,张宪,父亲岳和,属下刘子羽,师兄林冲,好友鲁达,全部都是一腔忠义,满腔热血,他们高尚的人格熠熠生辉,闪耀在这片黑雾浓浓的土地上,努力的驱散着无法驱散的阴霾。
但是岳翻自己呢?他总是觉得自己隐身于那浓浓的黑雾之中,心中充满无限的阴霾,手握重兵,战功赫赫,身居高位,连中三元,这些光环,似乎都没有任何可能驱散岳翻身旁的浓浓黑雾,甚至于,岳翻觉得自己也属于着浓浓黑雾中的组成部分,天生,天生就和光明八字不合……
可是,谁又能预料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未来?有,这种人有,绝对存在,但是,绝对不是岳翻。
岳翻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未来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个天下,这个天下的未来,绝对是不平静的,一百六十七年的和平到此结束,汉民族的黄金发展期到此结束,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黄金发展期了……
所以,岳翻的自私与愚昧还将持续下去……
一百六十 岳翻真心不愿自己继续懦弱
北伐之事,无可挽回。
自己的建议回复过去之后,岳翻再次得到了来自于张英的私人信件,信件上告诉他,因为西军和南征方腊的两次大胜利,徽宗皇帝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数代帝王念念不忘的北伐燕云之事再度成为主流,在素来不喜欢刀兵的大宋朝堂上,在没有一个武将存在的大宋朝堂上,他们居然开始热烈且堂而皇之的议论起了军事。
王师北伐,燕云汉家百姓受辽人折辱久矣,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师若北伐,必胜,这是主战派臣子们的意见。
这就是主流意见,岳翻只能冷笑加苦笑,他们不懂人性,他们只懂得政治斗争,和一百年前的赵光义一样,他们没有任何进步,他们以为同是汉人,只要他们出现了,燕云之地的汉人官员就会主动归附,然后顺顺利利地拿下燕云之地,成就不世之功,然后关上国门,继续过自己风花雪月的日子。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燕云之地的汉人是否愿意主动投降,一百年前的赵光义也是如此想过的,然后他被拖在了幽州城下,而死死挡住他的人恰恰就是汉人,一个异族国籍的汉人阻挡住了汉人的皇帝,并且挽救了辽国,这大概是赵光义一辈子最大的耻辱和最无法理解的事情,而时至如今,赵佶也一样没有理解,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因为直到如今,岳翻也不理解。
但是眼前的大宋官员们一口一个王师,王师,他们总是拿出王师的大义名分来做事,想当然地认为王师出征一定胜利,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大宋军队真的是王师吗?
而更让岳翻感到恐惧的是,徽宗皇帝不打算派遣西军主力北伐,而是打算从前些时候岳翻整编出来的十万禁军精锐里面抽调精锐中的精锐,差不多八万人,然后配合他亲自掌握的京师禁军十二万,组成二十万大军北伐燕云,趁着辽人被金人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之时,强夺燕云,履行和金人的合约,并且关上国门。
西军还在灵州城下和党项人鏖战,暂时脱不开身,而徽宗皇帝自信心膨胀,认为没有必要事事都依赖西军,禁军也是很能打的,不是吗?
但是,这件事情也的确是在朝堂上引发了争议,朝堂上不少反战派大臣都认为和辽国之间的盟约是祖宗定下来的,延续了一百多年,双方都遵守的还可以,为何大宋要主动背叛盟约?之前徽宗皇帝和女真人之间的来往都还比较隐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此次徽宗皇帝准备出战,这才公布了之前的准备。
把女真人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培养成一个国家,大宋出力很大,数年以来,通过渤海海峡和一个被赐名为赵良嗣的人,双方互相往来,大宋把整个汉人的政治经济体制完整的复制到了女真人的部落中,帮助他们建立国家,女真人得到了大宋的暗中撑腰,才渐渐成长起来,可以和辽军主力抗衡,否则,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部落,如何和人口上千万的大辽相抗衡?
岳翻从张英的信件中得知了这个消息,顿悟了,为什么会有靖康之耻,为什么女真人能以百万人口打败千万人口的辽国和一亿人口的宋!
可以说,今日的女真人,完全是大宋自己培养出来的,所以女真人臣服于大宋,说是盟约,其实就是徽宗皇帝和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共同出兵,但是由于西军在西北战场鏖战无法脱身,而朝堂上反对声音不小,于是,他决定任命素来听话且“久经战阵”的枢密使张英为主帅,立下大功的大太监谭稹为监军,统帅此二十万大军北伐燕云,立下不世之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