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宋庭中的反对之声都没有停止过,就连高丽国王都派人来对徽宗皇帝说,辽国是兄弟之邦,存之可以安邦,女真人虎狼之国,存之实为大患,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岳翻不得不对这个高丽国王产生了敬佩之感,他看得很准。
岳翻还记得,另一个时空里的北伐之战,西军几乎从上到下集体反对伐辽,甚至辽人发现宋军兵临燕云之时还以为宋军是来支援的,还派人来求援,结果到了宋军军营才发现宋军是来夹击的!不义之战,这是作为北伐军主力的西军对于这场战争的评价,所以,他们消极避战,加之连续作战的疲劳和对童贯的不满意,西军一溃千里。
这个时空,北伐的主角换成了原先并不存在的张英和二十万禁军,战斗力远远不如西军的禁军和军事能力远远不如童贯的张英,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似乎是个人都能猜测出来,可是徽宗皇帝为何如此笃定?为何如此下定决心,力排众议也要排兵出征?原因就在于,通过那个叫做赵良嗣的家伙牵线搭桥,他早已经知道了女真人可以打败辽人。
虽然这些年来女真人发展的势头太猛,猛到了徽宗皇帝自己也心有惴惴,于是,才和女真人约定,如果灭辽,宋承认女真为北朝,双方由臣属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具体做法就是把原来给辽人的五十万岁币转交给女真人。
皇帝的权威很久都没有被人重视过了,但是突然发生的战况之下,皇帝的权威被人们久违的想起了,张英再次被派遣上战场,而对此,张英并不感到害怕,也不觉得兴奋,他很理智的很冷静地对岳翻说,他觉得自己这一次会回不来,但是这不要紧,他注定了是一个要在战场上战死的人,朝堂上的纷争他不喜欢,虽然他是文人,但是他时常想起江南战场上的点点滴滴,他想回到那个时候,而且,既然有机会,他也愿意一搏。
他的直觉很准确,岳翻真的很想说他的直觉很准确,他很希望写信劝说张英称病不要北上,这一北上,定然丧师辱国,张英平定江南叛乱的名声不保,近乎于晚节不保,这还算好的,万一一个不好,连命都要丢掉,宋禁军已经彻底腐烂,就算有自己整编的十万军队在里面也一样,没用,根本打不过辽人!更别说紧随其后的女真人!
但是很可惜,这封信是张英一个月前写的,送到自己这里来,已经是一个月之后,已经是宣和五年的二月底,张英已然率军出征燕云,无可挽回。
张英不久之后就要和这个时代里最强悍的军力拥有者女真人面对面交流了,说不定还是面对面交锋,没有骑兵的宋军,孱弱的宋军,那些老爷禁军们,他们真的可以振国威吗?张英有底气吗?看到铁骑纵横,看到杀气腾腾的金军时,张英会想起自己曾经对他说过的那些话吗?
这些岳翻全部都不知道。
有那么一瞬间,岳翻想要写奏折给徽宗皇帝,让徽宗皇帝答应自己率领自己一年以来剿匪所得的三万精锐军队北上协助张英攻略燕云,最不济,也要保证张英和禁军中唯一能战的十万军队能够撤回,至少可以在金兵南下的时候阻挡一阵子,让西军可以抽出时间赶赴中原……
恍惚间,岳翻提笔就要写奏折,却在写下第一个字之后,猛然间停笔,浑身颤抖不已,右手忍不住的想要落笔,左手死死的拉住右手不让右手落笔,左右手似乎不听岳翻本人的控制,甚至于有两个岳翻在不停的都争着,一个想要北上,想要陪着这个时代里第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一起战斗,就算不能一起荣光,不能一起封王,也要一起去死。
另一个岳翻不想这样做,只想拥兵自重,在乱世中保全一方水土,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所有的百姓……
说到底,怕死而已……
都到什么时候了,我居然还是这样?我还在怕?我依然如此懦弱?我依然如此无能与自私?我以为我已经成长了,可是,我居然还是如此?我还是无法北上,我还是无法成为那个能够闪闪发光的自己吗?经历了那么多,我还是一点都没有变?可是,我明明已经……
对了,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和土匪战斗,我不会死,但是我和女真人战斗,我一定会死……我在明知不会死的情况下不怕死,在明知会死的情况下怕死,那么,我是怕死还是不怕死?
我还是怕死,我还是自私,我还是愚昧,我还是懦弱……
我从来不曾变过,一直到如今,最根本的我还是原来的我,那个胆小懦弱无能愚蠢的岳翻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么久了,他依旧没有离开,即使被整个吉虔二州所畏惧,所敬畏,那个愚蠢自私的岳翻依然存在着,而人们所敬畏的,或许只是一具躯壳,躯壳内,那胆小懦弱的灵魂,缩在墙角中瑟瑟发抖……
其实岳翻很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史书中记载的英雄们可以慷慨赴死,可以无视掉人类作为生物最基础的求生本能而放弃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驱动力,才能使得他们抛弃掉作为生物的本能,而去成全民族大义……民族大义是一个空泛的词汇,空泛到了根本无法去定义,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定义,为国而死就可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