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匡九合_影山红【完结】(672)

  “末将受教了--”高元良低低地应了一声,眼中竟是敬佩之色。

  车队终于接近京师南城城门,周延儒已经猜出张力的用意,故而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吃惊,而是摆出一脸的诚恳、谦和,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等到张力的车队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他立刻以手势示意随从施令。紧接着,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燃放起来了,号角、锣鼓等等军乐也开始响彻云霄……

  张力的大车行到距离城门还有数丈就停下来了,为了表示恭敬,张力下车步行。于是,在鞭炮与军乐的嘈杂声中,百姓们看着一个威风凛凛却又面带微笑的身影从车子里走了出来!

  “果然是英雄气概!”围观群众顿时发出一声声赞叹!

  “到时辰了,大伙儿都回城,此处只留朝廷的人迎接张大人!”忽然一队锦衣卫兵卒扯起嗓子喊道,很快又用皮鞭子再一次“重复”。

  百姓们本来还想多看一会,可惜已经过了未时--京师现在戒严,未时以后百姓不得出门上街。

  很快老百姓们便成群结队地往城里走去,而张力也来到了周延儒的身旁。周延儒亲切地与张力寒暄道:“张大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师,这一番公忠体国之心,令本官好生钦佩呀!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万岁爷多日来,左盼右盼,今天终于可以宽心了!”

  张力微微一笑,礼数周全之后,敷衍了几句台面话儿。

  周延儒固然皮笑肉不笑,却也不敢不告诉张力实际的状况:“万岁爷本拟亲迎,怎奈龙体欠安,经众位大人苦劝方罢,改于明日一早,在左安门亲自召见……今夜便权由本阁设宴,为张大人洗尘!”

  周延儒深谙为官之道,现在也并不托大,称呼张力为“张大人”,更显得他忠心为国的一片赤诚。若是现在称呼张力为学生的话,岂不是有结党之嫌?

  周延儒接着不厌其烦地把其他预定好的细节向张力陈说了一遍,城外的大片空地已经准备好了,供团山军扎营歇宿……

  张力眉头一皱,淡淡地道:“皇上不让我团山军进城吗?”(未完待续。)

  第408章 辽东督师

  周延儒神色黯淡了下来,确实,崇祯皇帝先前听了温体仁的“谗言”,要团山军驻扎在城门附近,不得入城。

  归根结底,这事儿的根子在周延儒先前提出的什么“季孙之忧”,故而温体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周延儒当然也就半点屁也不敢放了……

  张力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冷,连周延儒看了都暗暗心惊!

  这还是那个吴下阿蒙吗?当初他还屁颠屁颠的跑来抱自己的大腿,现在怎么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杀气--

  周延儒不禁微微打了一个寒颤,看向张力的眼神也多了两分恭敬--现在国事糜烂,知兵之人可是香饽饽,若张力真是霍去病一般的人物,以后谁抱谁的大腿还真不一定呢!

  大明朝一向文贵武贱,但是天启、崇祯朝以来,一般的武将地位依然很低,但是像祖大寿、吴襄等手握重兵,并且能打仗的武将,地位愈来愈高,朝廷也越来越不敢动他们了。

  即使崇祯皇帝要换山海关总兵,将吴襄撸掉,也是换上了他的儿子吴三桂,由此可见一斑……

  张力将周延儒的神色尽收眼底,也揣测出了他的那点儿心思,淡淡地道:“顺义之敌有十万,我团山军只有两万余人,看来还是得等朝廷各路援军到齐,再作打算--”

  周延儒一听这话立刻急了,他看了一眼团山军那些穿得“破破烂烂”的兵士,张力心中的小九九他又怎么看不出来?

  这是“阳谋”,团山军故意摆出这副穷酸模样,要的无非是钱粮罢了……

  然则张力玩的就是阳谋--我不开口要钱要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周延儒先前也是跟崇祯皇帝沟通好了的,那温体仁在石景山之战以后,一次性给张力拨了大量的粮草军饷,具体是多少,却并未公示。在周延儒看来,温体仁乃是张力的死对头。他不公示粮饷,定然是贪污的吃相太难看了,故而便模糊处理。

  粮饷既然发过了,那么张力这么做无非就是要官了!

  周延儒忽然从怀中掏出一卷圣旨来。朗声道:“张大人,请接圣旨!”

  早有伺候一旁的小厮随从将香案等物什抬了过来,张力虚与委蛇一番过后,便听见周延儒开口朗诵圣旨。

  “敕曰:辽东巡按张力,文武全才。公忠体国,晋升辽东督师,领兵部尚书衔!”

  张力心中猛地一惊,卧槽,这尼玛崇祯皇帝也是拼了,给年纪轻轻的自己竟然封了个辽东督师的职位!

  其实首先让张力产生兴趣的乃是圣旨的头两个字“上谕”--并不是戏文里面的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其实后世观众受辫子戏影响太深,以为所有圣旨开头必然是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实则完全不符合历史。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