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分成两派,温体仁想要明哲保身,而英国公张之极和次辅周延儒都一厢情愿地将张力视为自己人。
周延儒此刻也开口了:“臣启陛下,辽东督师张力与鞑子碰面三次。三战皆捷--张大人定然不会让万岁爷失望!”
张之极也附和了一句,然而首辅温大人终于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天子圣明!全靠陛下有识人之明,慧眼识英才呀!”
“唔--”这话崇祯皇帝爱听,御书房中的话题很快便转移到了当今天子堪比“尧舜禹汤,秦皇汉武”上面来了。
……
古北口,乃是万里长城在密云附近的一处要隘,团山军两万多人,尽数出古北口,往东北方向行军。
没错,就是往东北,而不是西南的顺义方向。东北边,那自然是朵颜卫的地盘……
先前古北口已经被鞑子攻破,守军非死即降,周边百姓也被掳掠一空--所以,张力的大军行军,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团山军车队的中间,有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前面是张力所乘的四马马车,而后面那一辆,乃是若晨所乘的八马马车。
即使若晨再三推辞,可是张力依然让她乘坐八马马车,而且紧随在自己马车的后面,故而张力一掀开车帘,就能看见后面若晨的马车。
有些东西,失去过,才会真正懂得去珍惜……
张力再一次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若晨的马车之后,轻轻拉上了车帘,回头看向同车而行的卢象升。
毕竟张力乃是医术高手,甚至还给他服用了三副五百年人参汤,卢象升最近身体恢复很好,已经与常人无异了。
此刻,卢象升发现张力在看自己,微微一笑,道:“张大人,若是我猜的不错,您一直在通州按兵不动,等的正是宁远总兵祖泽溥吧?”
张力哈哈一笑,赞许道:“知我者,九台先生也!”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顺义是个坑,我不会一头撞上去的。洪承畴向来以知兵而闻名,军中多带有粮秣,一时半会鞑子也拿他没有办法。”
说到此处,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才淡淡地道:“祖大寿被围,祖泽溥又岂有不来相救的道理?他年轻气盛,必然倾全辽之兵入关。”(未完待续。)
第415章 兵不血刃
卢象升沉默了下来,这段时间在通州城中,张力对他的礼遇,再加上耳濡目染团山军的种种情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总是在逆境之中,才会发自内心的领悟一些东西--卢象升觉得现在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他现在明面上是个“参谋”之职,其实也无品无阶,毕竟大明朝根本没有“参谋”这个职位。
可是,张力却将团山军相当一部分事务交给他处理,很多时候他下的决定张力直接点头通过。想想朝廷当初是如何对待他的,又想想张力如何对待他,卢象升心里早已下定了决心: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现在卢象升一点也不排斥张力对朝廷虚与委蛇,因为他自己有过痛彻心扉的领悟,指望朝廷,那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要拯救大明的亿兆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恐怕只有张力一人而已。
所以,卢象升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小声地道:“张大人,咱们团山军是要用那围魏救赵之策么?”
张力听见卢象升说出“咱们”二字的时候,心中也是舒坦无比,看来他已经摒弃了过往的一切,融入到自己的团山军体系中来了。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晋、卢象观和卢象同也都赶到通州前来与大哥汇合,由于卢象升教导得力,他的这几个弟弟都有相当的才干,张力也尽数委任了一些军中的中级职务给他们。
加上职位再高一些的宁远兵备道陈正操和金州兵备道顾有风,张力势力慢慢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读书人越来越多。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批读书人那都是张力的死忠,都接受了张力所倡导的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用起来得心应手。
张力很快收敛起了心思,微微一笑,颔首道:“正如九台先生所言,鞑子搞出掘皇陵的幺蛾子,无非也是知道定陵乃是大明朝军队必救之地罢了。攻其必救。而后围点打援,这种战术百试不爽。”
顿了一顿,张力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卢象升一眼。道:“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看最后谁更着急!”
卢象升心里一惊,张力这话的意思团山军便是要打鞑子的都城沈阳了,可是沈阳城城防虽说比不得北京城。但也很坚固,恐怕没有那么好打。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攻城远比守城难。
张力见卢象升面露难色,心中不由得也激起了一股子豪情壮志--那建奴屡屡入寇大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明腹地简直就像他们的后花园一般!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世上,又岂有如此这般的好事?!
眼下鞑子主力尽数都在昌平和顺义。沈阳城的守军肯定不会太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并不笨,这么浅显的道理他当然知道--只是,他有一件事想不通。若说攻打沈阳,那么团山军在收复金州卫,完成整军扩编之后,就可以去打了,为什么还要入关勤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