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黄沙_黎汝清【完结】(155)

  万中元的确打中了他们的要害,然后继续发动进攻,决心征服他们:

  “你说为革命而献身,我说为科学而献身!我看,没有一种比为人类文明而献身更高尚的了!

  “为了考查历史之谜我是不怕死的,有许多探险家为了探查世界之谜也是不怕死的,你看外国有许多自费的登山家、旅行家,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探测人生之秘,探测大自然之秘,宁肯倾家荡产,宁肯死于外乡,……你读过中国的徐霞客游记吗?”

  “当然读过!”

  “你记得他的日记是怎么写的吗?”

  “不记得!”

  “他生平好读奇书,‘囊无余钱,亦解衣市之’,宁愿不穿衣服也要买,当然是奇书。”

  “这不是有点疯傻了吗?”田世荣说。

  “傻的还在后边呢!他看了很多书,互相矛盾,以讹传讹,‘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他要亲自去看看,写一部真正的书。他的旅行是‘不记年,不计程,旅泊岩栖,游行无碍……无险不披,能霜露下宿,能忍数日饥,能逢食即饱,……他对他儿子怎么说?‘你们只当我死了,不用拿家务事来烦扰我。’当他在湘江遇盗,被抢得精光时,别人劝他回家,他怎么说?‘我带一把锄头走,何处不可埋我的尸骨呢?’他登山一定要到最高峰,他钻洞一定要钻人最深处,他研究河一定要追溯到源头,途中有多少艰险是从来不加考虑的!”

  “的确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这种精神很可贵。”于家林赞叹地说。

  “他在游嵩山时,人家告诉他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大道,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含乎地选择小道。在南宁,为了寻找犀牛洞,曾经三误三返。有时他探索岩洞的内部构造,往往脱光了衣服爬进去,全身湿透,弄得像泥猴。辛苦了一天,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牛棚旁、猪圈边……”

  “那可是太苦了,谁受得了?”田世荣摇摇头。

  “可是他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虽食无盐,卧草,甚乐也。’……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真不容易。”

  “所以他才天下闻名,后人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的游记是‘世界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古今游记第一。”’

  “这是称赞他的精神吧?”于家林是看过徐霞客的游记的,但并不觉得像万中元说的那样奇特。

  “不!绝不!”万中元竟然愤慨起来,好像于家林亵渎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止把山川之伟美自然的景观人间的瑰奇贡献给你,而且很有科学价值,在地理学发展史上,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

  “首先是在地理地貌方面,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与研究,不但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来说也是最早的。欧洲人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是爱士培尔,在1774年。徐霞客生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死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比徐霞客晚一百三十多年。

  “在水文方面也是独特的,他经过实地考察,打破了传统的岷山导江的说法,而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其他在气象、植物、动物方面都有独特的发现。

  “徐霞客从二十二岁出游太湖到逝世,前后有三十多年,北至盘山,南至崇善,东至东海,西至腾冲。有人问他,三十多年的游历是不是倦了?他说:‘未也,吾于皇舆所及,且未悉其涯埃,’也就是没有找到源头;‘西粤、滇南尚有待焉,’也就是还没有去;‘即峨眉一行,以奢酋发难,草草至秦陇而回,非我志也,’由于兵慌马乱而没有再向西走,非常遗憾;‘自此当一问阆风昆仑诸遐方也。’如果他活得长一些,他还要登昆仑,以至到更远的地方!可惜他那个时代还没有火车飞机,……若是步行踏遍千山万水,不活三千年是不行的!……潘次耕序《徐霞客游记》是这样说的:‘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确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于家林赞叹说。

  “他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万中元觉得于家林又把徐霞客看低了,“我们都缺少他这种追求真实不畏险阻的科学精神,他留给人们的财富是无价的!他是个伟大的人……”

  “当然,当然。”

  “外国人是怎样评价斯文赫定的?称他为与死为侣勇敢无双的探险家。”

  万中元又回到了考察古楼兰上:

  “史书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冬,遣赵破奴击虏楼兰王,复败车师,亭障白酒泉列至玉门。

  “楼兰国破家亡,国土不会亡,城市不会亡,国民不会死绝,那么楼兰是什么原因消失了呢?怎么会荡然无存了呢?

  “我想找出楼兰国和贵霜帝国的源渊,我相信,在古楼兰的遗址中,能找到贵霜钱币。如果找到它,我们就有足够的经费去探古代的大月氏了!……我们就是当代的马可·波罗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