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黄沙_黎汝清【完结】(54)

  “那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吧!”马元海曾听说过霍去病收匈奴浑邪王、休屠王,而后扫荡了匈奴五国,还缴获了匈奴的“祭天令人”。

  “是的。”

  “焉支山不就是南面的大黄山嘛?”

  “很对,河西地区收归西汉王朝以后,就列为四郡,据守两关,以巩固西部边陲。”

  “两关,那就是嘉峪关和玉门关了?”

  “不,嘉峪关是明代洪武五年间(公元1372年)由征虏大将军冯胜修筑的。当时的两关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县境,玉门在西北,阳关在西南。古诗里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指的那个阳关,它是通西域的门户。四郡是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西汉王朝在取得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后,公元前——九年,汉武帝又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西域因为没有匈奴威胁,就带了副使及随从三百多人,各备战马两匹,携带牛羊万头,还有价值一万万钱的金帛财物,出长安经平凉、靖远,从哨口过黄河,经武威、山丹、临泽、酒泉、安西、敦煌出玉门关,过伊吾、交河城、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喀什)至乌孙;又派副使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身毒(今印度),最远到达安息的阿湾(今伊朗哈马丹)。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王朝以酒泉、敦煌为前哨阵地,进一步向西扩展,与匈奴继续展开了争夺西域的激烈战争,公元前一○八年汉武帝派大将赵破奴击虏楼兰王,再打败车师国,就是现在的吐鲁番盆地,这就是我说的高昌国的所在地域。

  “公元前一○四年八月,汉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发属国之千骑及郡国囚徒、恶少年数万人马,攻击大宛,打了财仗,第二年正月退回敦煌。公元前一○二年秋天,再次进攻大宛。大宛人杀大宛王毋寡投降汉朝,西汉得大宛汗血马三千匹!……”

  “好家伙,如果这些马配备给咱们的骑兵旅就好啦!”马元海玩笑说,“我可以打到高昌国去!”

  “如果你处在西汉时代,膂力就能征服一切,你可以横扫西域,”张慎之半带真诚半带玩笑地说,“很可能成为霍去病式的骠骑大将军,那就名标青史了。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今夜,我讲的不是霍去病而是马元海征西域了……”

  “你他妈的灌米汤也不会,”马元海哈哈大笑,“霍去病算个屁,我有三千铁骑,准比成吉思汗打得还要远!”

  “那得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有我给你当参谋长!”

  “你比我还会吹大牛!”马元海开心地大笑,竟然产生了把两千年前的战争和两千年后的战争混为一起的幻觉,他更适应于冷兵器时代,那时,他就可以在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了。他忘记了张慎之向他抛出的诱饵“指南图”,而沉浸在古代西域的权力争夺和连年征战的杀伐之中了。大漠风尘日色昏,血旗半卷出辕门的景象,对他更具有吸引力,“讲下去,张义潮归唐……”

  “如果这里能找到一部《汉书》就好啦,还有《方舆记要》,可以看着西域图来解说,那更容易说明白,《史记·匈奴列传》、《唐书·突厥传》,还有唐僧玄奘讲述的《大唐西域记》,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喂,薛仁贵征西,是不是也在这里?”

  “那是张义潮归唐以前的事,相差一百八十多年哩。”

  “你把薛仁贵忘了,太不应该。”

  “他打的是败仗……”

  “败仗就更应该讲。”

  “那还得从头来,说到哪里了?”

  “你开了三个头,高昌国藏宝,张义潮归汉,三千匹大宛汗血马……”

  “你又提出了薛仁贵,一个晚上讲完几千年历史可不容易。那是一个乱麻团……”

  “说吧,揪着哪个头不都可以向外抽……”

  “其实,西汉征大宛,付出的代价比三千匹血汗马高昂得多,只有一点,就是向西域炫耀武力,对匈奴贵族也是一种威慑,对开通、繁荣、发展丝绸之路很有好处。

  “经过几百年的内乱、战争,汉亡之后,三国鼎立,公元二六五年统一于西晋,不到五十年又陷于分裂,此后内乱长达三百多年,河西走廊就经历了西晋、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魏、西魏、北周,九个割据政权的统治,北魏统治了九十六年,最长,前秦统治十年,最短,以后就到了隋、唐。

  “唐朝初年,西突厥控制西域,吐谷浑占有青海、新疆南部,不但阻断东西交通,而且成为大唐王朝的严重威胁,贞观九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降服吐谷浑,四年后,又派侯君集灭了高昌,还征服了焉耆和龟兹。

  “唐朝天宝、至德、乾元、宝应、广德年间(755年至763年,不到八年换了五个年号)由于安史之乱,西域边陲精兵征调入援,于是吐蕃乘虚入侵,终于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广德元年(763年)连长安都被吐蕃占领,遭到空前浩劫,到第二年,河西各州县都沦陷吐蕃之手,统治河西达七十年之久,河西各族苦难深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