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崔游对刘渊道:“蜀人极善山地作战,越是复杂崎岖的山地,越能彰显其长处,我军以骑兵为主,不利于山战之地,就算再追下去,恐怕也难追得上。臣以为大王宜分兵而进,把守各处隘口,阻断蜀人行军路线,将蜀人活动区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徐缓图之,方能克敌制胜。”
崔游所献计策刘渊不是没有考虑过,最主要的困难就是一旦匈奴人兵分四路,每一路的人马数量就会大降低,为蜀军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上党山路崎岖,彼此之间的接应很困难,有时候两座山之间可以清楚地看到,但真正走到一处,却得耗费大量的时间,望山跑死马。
刘渊最清楚刘胤的用兵,善于变化,以巧破千斤,如果匈奴兵分兵而进的话,就会给蜀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可能,刘渊这一路追击下来,就是将自己的大军抱作一团,这样的阵容,蜀军想要吃掉,那得露出他们的尖牙利爪来,绝不是那么轻易的事。
不过蜀军压根儿就不和匈奴人主力进行作战,刘渊十万大军抱成了一团,根本就没有对蜀军形成任何的威胁,刘胤的军队,滑得比泥鳅还滑,刘渊根本就捉不住,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蜀军攻破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却无能为力。
看来,想要打败蜀军,必须要有所改变了,现在的战略战术,有些落伍了。
“分兵而进,最易为敌各个击破,刘胤用兵老道,深谙兵法,不得不小心应付才是。”刘渊有些无奈地道,分兵而进是兵家大忌,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取得优势,分兵而进则给敌人留下了极大的破绽,而刘胤用兵如神,是最擅长捉住这种破绽的。
崔游微微一笑道:“大王担忧如果分兵追击的话,定会遭敌反击,其实臣也细想过,我军分兵而进,不可贪胜,宜步步为营,在紧要隘口之处设卡驻守,依山险据守,臣称之为囚牢战法,划地为牢,只要能困得住蜀人,待我大军齐至,蜀人是在劫难逃。”
“囚牢战法?”刘渊一听大感兴趣,立刻道:“愿闻其详。”
崔游倒是不急,取过一幅地图来,在刘渊的面前摊了开来,图上已经是密密麻麻地画满了不少的线条和小圆圈,看得出崔游此次的献计不只是心血来潮这么简单,而是进行了精心地准备。
第800章 新的对策
崔游指着地图上一条条的道路和一座座隘口关卡道:“上党的山路虽然众多,但也不是无迹可循,大王请看,上党的道路,总共有三横三纵,其它小路,多是这些主路的支路,每一条的主路,都联结有一个或数个隘口。现在蜀军穿插迂回,左右逢源,而我军疲于奔命,每每却是棋差一招。臣以为想要改变如此被动局面,就必须采用囚牢战法,控制这几条主路,在这些关隘处下寨,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蜀人的活动范围。以谷远为例,蜀军现在进占谷远,我军大可不必遥遥遥进军,只需在这几座关隘处派驻重兵,掐断东西南北的道路,将蜀人限制在谷远一带,而后数路大军齐至,必可歼敌于谷远城下。”
崔游的战术,并不是简单的分兵而进,而是提前抢占重要的隘口,将上党境内最主要的几条路给掐断,形成一个最大的牢笼,将蜀军困在牢笼的里面,这样蜀军就动弹不得,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等到条件成熟,匈奴大军再从四面赶来,将蜀军彻底地围剿掉。
不得不说崔游的战术极具创意,让匈奴军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转化为主动的状态,分兵而不冒进,从根本上避免了被蜀军各个击破的可能。这些隘口,都是地形险要之处,易守难攻,只要匈奴人抢先占据这些隘口,就等于给四处流窜的蜀军加上了一条锁链,让他们无法再肆意妄为。
只要能压缩掉蜀军的生存空间,将他们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刘渊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匈奴人在兵力上的优势,将蜀军围而歼之。
“好,此计甚妙!”刘渊大赞道,立刻采用了崔游的战术,分兵控制上党的境内的重要隘口,并广修工事,以为长久之计。
※※※
谷远之战打得干脆利落,蜀军在三天三夜的时间内,连续地强行军,赶了两百余里的山路,将匈奴追兵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轻轻松松地拿下了谷远城。
对待城中的羯人,蜀军的手段一无既往的残酷,一排头的斩将下去,一个活口也不曾留下,这样以暴制暴的方法虽然并不可取,但这些羯人太过凶残,百死亦难赎其罪,刘胤这么做,一是为了激励士气,表明自己与胡人彻底地决裂,不共戴天,二是为了笼络民心,正是因为蜀军痛歼羯人,为刘胤在汉人百姓之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一些被解救的汉人百姓向刘胤献上了当地特产——小米。谷远也就是后来的沁源,沁州黄的小米闻名天下,在汉代早已形成了规模种植,并上贡朝廷成为贡米。不过刘胤倒是不在乎是不是贡米,粮食就是用来填饱肚皮的,味道如何倒在其次,在谷远能得到汉人百姓的资助,解决了蜀军面临的粮草危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坚定了刘胤以民为本的策略。
进入上党之后,连续地打了三仗,攻克了三座县城,三战连捷,但刘胤丝毫没有轻松的表现,毕竟在匈奴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每一仗都是如履薄冰,刘胤必须要运动作战,避开匈奴人的锋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