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游此刻不顾其他,已经是率军而出,他冲着刘渊回头道:“臣深得大王知遇之恩,今日便是报效之时,虽死无憾,望大王可以顺利突围,以不负我们臣子之心。”说着,崔游已如离弦之箭,纵马率军向着蜀军阵地冲杀而去。
刘渊眼圈一红,眼泪几乎是夺眶而出,生死关头,刘猛和崔游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如果不感动,那是假的,刘渊自问铁石心肠,当初闻刘胤杀害其父刘豹子于左国城,刘渊也是只是象征性地掉了两滴眼泪,而此刻再铁石心肠的他也为之融化了。
崔游已经是率军突入了蜀军阵中,只不过蜀军现在兵雄势大,转眼之间就将崔游的人马围了起来,深陷重围之中,崔游亦是一无所惧,拼死而战。
趁着这个机会,刘渊率军是一路强突,终于是撕开了一个口子,他咬牙冲出了蜀军的包抄,向北一路狂奔。
刘渊知道,如果他最终逃不出去,那么刘猛和崔游等数万匈奴兵付出的心血便会付诸东流,所以刘渊不顾一切地向外冲去,只有这样,才是对刘猛崔游这些亡魂最好的祭典。
刘渊一路杀一路走,走到易水河畔之时,已经是兵不满千,疲惫至极。
“这是何处?”刘渊询问道。
“此乃易水,过了此河,便是幽州地界。”有熟知地理的报给刘渊。
原来就便是荆轲刺秦别燕子丹的易水,“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是何等的苍凉悲壮。
而现在刘渊兵临易水,同样也是慷慨悲壮的大结局,易水虽不太宽,但水流汹涌,此刻没有渡船摆渡,刘渊若想过河,势比登天。
蜀军的第三路人马在卢逊荀恺的率领下,已经是逼近易水,彻底地斩断了刘渊的最后一点幻想。
随着匈奴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刘渊身边已经再无多少能战之士了,他左冲右突,却是始终未能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刘渊立于河边,望着茫茫的易水河,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所有的梦想,在此刻都化为了一个零,刘渊纵然是武勇盖世,但身陷重围,他已无再战之力。
刘渊拨出了剑,他是一代君王,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尊严。
冰凉的剑横在了项上,血是热的,喷溅而出,染红了易水的一片河面……
第十卷 还于旧都
第915章 收获之秋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泰始八年的秋天,更让人欢欣鼓舞,晋国都城洛阳沉浸在一片丰收的欢愉之中。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看到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老百姓的心里都乐开了怀。
老百姓的快乐永远都是这么的简单,多收个三五斗,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上一整年,而居于庙堂之高的那些贵人,他们所关心的,则是另外的事情。
冀州大捷,胡乱平息,消息传来,洛阳朝堂上是一片欢腾,司马炎兴奋之余,在大殿之上是大摆筵宴,以为庆贺,诸臣是纷纷上表,歌功颂德。
从三年前匈奴叛乱开始,初生的晋国就经历了近乎倾覆的危机,冀青幽并狼烟四起,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风声鹤唳,纷纷沦陷,匈奴人的军队,甚至一度兵临黄河小平津渡口,逼近到距离洛阳只有几十里的地方。
那个时候,堪称是大晋王朝最危险的时刻,北有匈奴之患,南有钟会之乱,而外围蜀吴两国虎视眈眈,晋国朝廷是风雨飘摇,有旦夕倾覆之危。
而今天,这段黑暗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司马炎也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来,晋国朝臣们在宴席上是弹冠相庆,笑逐颜开。
不过有一人却是高兴不起来,独自坐在大殿的一个角落之上,自斟自饮,神情黯然,怏怏不快。
他便是汝阴王司马骏。
司马骏失了蒲津关之后,只能是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阳,在司马炎的面前,狠狠地参了羊祜一本。
可以说司马骏最恨的人,就是羊祜。刘胤攻打蒲津关,两国交兵嘛,相互攻伐也不过是正常之事,就算是打了败仗,那也怨不得人,但羊祜做为河北都督,当时就已经是率兵进军晋阳,距离蒲津关也不太远,但羊祜死活并不派救援,反而在那儿说一些风凉话,让司马骏放弃蒲津关,不与刘胤为敌。
这混帐东西,仗着自己建下些许微末之功,就敢公然地里通外国,勾结逆蜀,出卖晋国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司马骏见到了司马炎,大哭了一通,递上了参奏羊祜的奏章,直接就给羊祜扣了一顶卖国求荣的大帽子,请求司马炎治羊祜的罪。
羊祜的所做所为,司马炎自然是很清楚的,否则他也不会派人去敲打文鸯,但司马炎更清楚,羊祜的位置无人可替,就算是羊祜做的有些出格,司马炎也必须得有所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切都得以大局为重。
不过好在羊祜与刘胤虽然是暗通款曲,但总还不致于到了卖国投敌的份上,司马炎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司马骏上本参羊祜,一付苦大仇深不共戴天的模样,只让司马炎头疼,司马骏是司马炎的皇叔,由于辈分的关系,司马炎对司马骏还是相当尊重的,但再尊重也不意味着司马炎对他就言听计从,现在灭胡之战正打了关键时候,别说是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而是司马炎手中根本就无将可换,司马炎也只能是对司马骏好言安抚,暂时对羊祜的所做所为不予追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