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本打算把昆仑派的弟子带来毗沙镇,但狄风没有同意,狄风让他一人管理毗沙镇,而昆仑派的弟子另有大用。
传教,这是昆仑弟子的任务,确切说是神教护法帮助察邦萨去吐蕃传教,于是昆仑弟子从昆仑山南麓下山了,在那里有一位圣女正在等着他们。
伴随着昆仑弟子下山,王方翼出兵小勃律;高舍鸡出兵阳关顺着大雪山进入了吐谷浑;阿史那道真进入了羌塘,三路大军开始反击,吐蕃军一触即散,开始慢慢向着逻些城收缩,同时也派出了使者前来与狄风会面。
芒松芒赞要求和了,他愿意割让大小勃律,也愿意把羌塘无人区给狄风,吐谷浑他也可以不要,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处死沦钦陵或者永远的扣押他。
狄风同意了芒松芒赞的条件,不是狄风不想拿下吐蕃,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无论兵力还是财力想要灭掉吐蕃是不可能的,但狄风也有自己条件,互市。
半月后狄风和芒松芒赞立下大盟互市通商永不互犯,同时狄风撤回了大军,但留下了以察邦萨为首的传教士。而芒松芒赞也投桃报李给狄风送来了一万多人的“奴隶”。
这些“奴隶”都是沦钦陵的族人和支持者,狄风从这些人中挑出了有威信的代表,让他们见了沦钦陵,其余的人都被狄风送到了矿场和工地去当苦力“劳动改造”。
一个月后被丑儿“渡化”的沦钦陵带着他的十几个族人秘密的潜回了吐谷浑。
西州的集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占地800亩,囊括了整个西州城,分蓄牧、酒水、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日杂、农产品等八个大区,中间有茶楼酒肆和客栈点缀,昭武九姓、突厥等十六个主要部落在姚崇主导下负责共同管理。
而作为主要出资方的大唐银监、波斯、大食还有最后挤进来的吐蕃,只拿分红不参与经营。
第二十五章 生态保护
武则天没有闲心去管狄风,狄风收回了大小勃律和吐谷浑这等大事只换来了一个耿国公的勋阶风浪不起,因为李贤在巴州自杀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到了李贤事件上。
李氏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李敬业被降职为柳州司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尉魏思温曾任御史,再次被罢黜。他们都聚会于扬州,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便阴谋作乱,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
武则天为了缓解局面,让丘神绩做了替罪羊。可是李敬业找到一个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拉起旗号举兵反了。
而此时裴炎趁机上言:“炎受顾托,大权在已,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
让武则天交权,裴炎的下场可想而知,裴炎被斩首于洛阳都亭。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秘密上表为裴炎申明冤屈,也被武则天以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通谋为名,把程务挺斩首。
同时武则天调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任命将军李知十、马敬臣为他的副职,讨伐李敬业。
结果芒松芒赞不敢去招惹狄风,就趁着黑齿常之离开剑南之际,发兵占了南诏。
大唐国内乱作一团,狄风让高仙芝占了玉门关,直接切断了内地与安西的联系。安西成了天平之地,内地的商贾纷纷赶往安西,西州的建设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速度提升了数倍。
同时江中石的水师打着防范吐蕃侵占安南的借口占了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
狄风为了防止武则天注意到自己的小动作,又趁乱添了一把火,阿史那道真挑动阿史那骨笃禄趁着薛仁贵病逝的机会进犯单于都护府,而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等其他五王趁机举兵讨伐武则天。
唐军多面作战,疲于奔命。到给了狄风安稳发展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里,西州已经有了二十万的常住人口,往来商贾和流动人口多达十几万,龟兹、碎叶、疏勒、焉耆也是人满为患,城池一再扩大。
曾经出资建设西州的几方势力都吃到了甜头,投资在两年内全部收,更增添了出资方的信心,而大食和波斯也派来了使者与狄风互盟互市,凡是持有安西通商诏令的商贾在大食、波斯都能享受到优惠待遇。
此时安西居民真正过上了富庶生活,客栈、酒肆成了他们的副业,热情、淳朴、好客的气象又回到了安西的土地上。
神教已经成为安西唯一的宗教,各部族都有神教的教堂,和倭国一样,凡是官府个部落解决不了的纠纷神教就会出面帮着调停,没有人注意神教在慢慢改变着安西的政治结构,部族首领的威信在慢慢被消减,而传教士在慢慢取代部族首领的权力。
察邦萨成了吐蕃的圣女,她在吐蕃的信徒已经有百万,几乎吐蕃所有牧民都听说过察邦萨的神迹,只是圣女住在昆仑神山之上,真正见过圣女的只有那些最虔诚的信徒。
据传闻圣女察邦萨可以通过宝镜取来天神的圣火,这宝镜只有神教最虔诚的信徒才可以得到,第一个得到宝镜的人竟然是芒松芒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