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_[英] 尤金·罗根【完结】(30)

  奥斯曼帝国如此百般拖延,终于使德国在1914年9月失去了耐心。当时,德军被拴在西线,而奥地利军亦在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因此同盟国亟需奥斯曼帝国开辟新战线对抗俄军。青年土耳其党人一边继续承诺参战,一边仍向德国提出更多资金与战备物资的要求。直至9月中旬,德国战争大臣埃里希·冯·法金汉将军拒绝了奥斯曼帝国任何进一步关于“人员、大炮及弹药的要求……除非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的敌人展开真正的战斗”。柏林认为,奥斯曼海军现在拥有“戈本”号与“布莱斯劳”号这两艘战舰,有足够的实力对俄国黑海舰队发起攻击,并确立其在该区域的支配地位。但袭击俄军对奥斯曼帝国而言意味着放弃中立,加入这场欧洲的战争。当时,德国寄希望于奥斯曼苏丹号召圣战,通过策反协约国殖民地内的穆斯林,以达到从内部瓦解协约国的目的。对德国而言,问题在于如何让奥斯曼帝国不再踌躇,积极发起对俄国的攻击。[32]

  奥斯曼帝国参战的一大障碍是资金短缺。他们需要一笔巨资来维持大规模的参军动员及日后的军事行动。9月初,战争大臣恩维尔帕夏与德国进行谈判,承诺若德国向其提供资金支持,帝国则可立即对俄海军发动攻击。恩维尔还允诺遏制俄国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的势力,并对英国在埃及的驻军发起攻击。除此之外,苏丹还可号召对协约国发起圣战。德国即刻答应了奥斯曼政府的条件,并向伊斯坦布尔提供折合约200万土耳其镑的黄金,在土耳其向俄国宣战后即可兑现。德国还承诺在奥斯曼帝国参战后的8个月里,再次向帝国提供300万土耳其镑的援助。这些援助使奥斯曼的战争策划者能有充足的资金去实现其自身的战争计划。

  10月24日,海军大臣杰马勒帕夏向苏雄上将作出指示,命其在黑海发起军事行动,奥斯曼帝国的命运由此改变。随后,恩维尔帕夏给苏雄下了第二道命令,指示其舰队袭击俄国海军。恩维尔嘱咐上将先按兵不动,待收到无线电指示之后再执行袭俄任务。然而,当这两艘改旗换帜的原德国舰船于10月27日驶入黑海时,奥斯曼帝国便失去了事件的主动权。

  当时,苏雄已为奥斯曼海军效力,但他对德皇的忠心却仍未改变。10月29日,苏雄仍未接到恩维尔的无线电命令,这位德国上校便擅自向俄国驻克里米亚黑海舰队发动袭击,击沉敌方的一艘炮舰与布雷舰。“戈本”号还炮击了俄国城市塞瓦斯托波尔。事发第二天,奥斯曼政府发表声明,谴责俄国对其舰队发动进攻。随后,俄国及英法召回其驻伊斯坦布尔大使,11月2日奥斯曼帝国宣战。

  至此,奥斯曼帝国正式加入了战争,只差发起圣战。这并非帝国第一次借用宗教动员子民参军。最近一次是1877年,当时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就曾高举先知穆罕默德的旗帜对俄国发动圣战。然而,1914年的局势不同。这次,苏丹将团结奥斯曼帝国内外的穆斯林向欧洲国家开战,作战目标包括某些非伊斯兰国家—俄国、英国、法国、塞尔维亚与黑山,但并不包括帝国的德国与奥地利盟友。29位伊斯兰法律学者齐聚伊斯坦布尔,起草并审议通过了五项教法裁决(土耳其语称“fetvas”),准许发动圣战。随后,裁决得到了苏丹批准,并于11月11日呈由最高政治、军事及宗教机构核准。11月14日,奥斯曼政府终于公开以苏丹之名义,向聚集在征服者清真寺前的群众宣布了发起圣战的决定,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33]

  对帝国内部阿拉伯人与土耳其人的积极回应,奥斯曼当局胸有成竹。至于圣战能否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让全世界的穆斯林一同参战,那就只能看时间的检验了。

  * * *

  [1] NARA, Istanbul vol. 284, US deputy Consul General George W. Young,“Automobiles,” 3 July 1914.

  [2] B. A. Elliot, Blériot: Herald of an Age (Stroud, UK: Tempus, 2000), 165.

  [3] NARA, Istanbul vol. 285, US vice consul in Mersin to consul general, Istanbul, 16 February 1914.

  [4] NARA, Istanbul vol. 285, Consul General Ravndal,“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Curtiss Flying Boat’ at Constantinople,” 15 June 1914.

  [5] NARA, Istanbul vol. 282, report from Jerusalem dated 29 April 1914,包括一份雅法征兵当局送给巴勒斯坦村落领导人的通知的译本。

  [6] Mustafa Aksakal. The Ottoman Road to War in 1914: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42–56.

  [7] Michael A. Reynolds, Shattering Empires: The Clash and Collapse of the Ottoman and Russian Empires, 1908–191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6–41.

  [8] Justin McCarthy, Muslims and Minorities: The Population of Ottoman Anatolia and the End of the Empi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3), 47–88. 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11年和1912年,六个行省的亚美尼亚总人数为86.5万人,而亚美尼亚主教宣称1912年该六个行省的亚美尼亚总人口达101.8万人。注意哈尔普特还有个名字叫Mamuretülaziz,今为土耳其的Elâziğ 。

  [9] Roderic H. Davison,“The Armenian Crisis, 1912–1914,”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53 (April 1948): 481–505.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