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威震海疆—人民海军征战纪实_胡彦林【完结】(14)

  1.请原国民党海军少将出山

  人员不断增加:前来报名登记的原海军人员有增无减,调来的陆军部队就更多

  了;随着接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专业也日益增多,原有的机关设置已经不适应

  了。

  1949 年7 月,张爱萍接到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华

  东军区海军建设的指示。8 月,他及时召开军区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华东军

  区海军机关的两个办公厅扩编为三个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司令部,并向华东

  军区首长和中央军委提出了尽快建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议。

  党委扩大会议以后,张爱萍的注意力转向了舰艇。其实,张爱萍早已注意这个

  问题了。只是那时忙于接管,忙于组建部队,一时还顾不过来。没有专业人才,果

  然建不了人民海军;而没有舰艇,那人民海军就徒有虚名了。

  舰艇的状况怎么样?张爱萍每天都要这样询问司令部。情况越来越清楚,概括

  起来是六个字:少、小、老、旧、杂、破。当时,能数得上的,只有几十艘舰(船),

  显然,仅数量而言,也是少得可怜;其中,真正称得上为军舰的,只有几艘,而且

  还是中、小型的,绝大部分都是些小船、小艇,过去国民党海军也只是用于江防,

  从来没有出过海;舰艇的“年龄”都大了,二十年代造的都有,对这些舰艇,过去

  国民党海军只是使用,维修保养很差,因此显得很陈旧;至于“杂”,据初步统计,

  80 艘舰艇,竟出自一二十个国家建造,这对维修增加了很多困难:破,有两个原

  因:一是桂永清撤逃前,进行了一次大破坏;二是桂永清逃到台湾后,又请求国民

  党空军派飞机进行了轰炸,仅林遵率“二舰队”起义后,就被炸沉6 艘军舰。

  张爱萍根据这些情况,又亲自作了一番调查研究,提出了“修旧利废,因陋就

  简,积小为大”的修建方针。江南造船所是上海,也是中国最老最大的船厂,他决

  定先在这里进行试点,任务有两项:一是修复:二是改装。

  一提到舰艇挨炸,张爱萍把作战处长赵汇川叫来。

  “最近空情怎样?”“目前还是老样子,有时来一架两架侦察机,转几圈就走

  了。”这个消息并不使张爱萍感到轻松。我军渡江以后,敌人曾派飞机由上海沿着

  长江寻找我舰艇进行轰炸,我舰艇损失不小;后来,在我高炮队的反击下,敌机来

  得少了。但是,敌人是不会就此罢休的。桂永清不是说我们建设人民海军“乃是痴

  人说梦”么。他肯定还要来捣乱。飞机来侦察,就是一种征兆。

  “不要麻痹,现在我们空军还控制不了天空,一定要加强防空;”张爱萍提醒

  说:“各舰艇要经常挪换地方,隐蔽好,伪装好,还要报请军区司令部加强高炮力

  量。”作战处长走后,张爱萍的思路又回到了当前的舰艇状况上来。

  面对如此严重的状况,张爱萍召开党委会,决定成立一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

  这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的重要性,不亚于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司令部,在

  当时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三大部更为重要。谁来当这个委员会主任?

  张爱萍作了分析,司令部参谋长当不了,政治部主任更不行,就后勤司令部司

  令员也完不成任务,即使是我这个军区海军司令员,也难以胜任!唯有另请高明。

  请谁出任这个委员会主任?张爱萍突然想到一个人,一个还没有见过面的人。走,

  登门拜访去。

  “张司令员,你何必亲自去呢,我去把他叫来。”黄胜天说。

  黄胜天坐着吉普车,穿过几条小街,来到四川北路的一家门口停下来。

  黄胜天进了门,爬上阁楼。他敲敲门,前来开门的,正是他要找的人——曾国

  晟!

  曾国晟经金声推荐,由张爱萍批准,很快就由福州老家赶到上海,目前借住在

  一位亲戚家。

  曾国晟来到司令部。

  张爱萍虽然没有见过曾国晟,但从金声那里,早就知道他的一般情况。

  曾国晟已经50 多岁。他早年留学日本,专攻造船专业,后又去英国皇家海军

  学习造船,是位造船专家。他担任过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机械署少将署长。

  “由于忙于事务,一时分不开身,你到上海后,没有马上把你请来,很是抱歉。”

  张爱萍说。

  “哪里话!应该是我来拜访你,只是怕打扰你公务,不敢前往;”曾国晟激动

  地说:“现在有劳司令亲自待承,江司不胜感激!”曾国晟见张爱萍一愣,赶忙解

  释说:“江司”是古代称船夫的意思。

  “哪里,哪里,”张爱萍热情地说:“你一腔爱国热忱,弃旧迎新,愿为建设

  新海军做贡献,我代表人民海军全体官兵,热烈欢迎你的到来!”“你叫我,有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