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9 次,击落敌机10 架,击伤4 架。我机轻伤1 架,飞行员伤1 人。飞行员从
不熟悉海上飞行到掌握海空作战特点,从一般气象条件到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逐
步压缩了国民党空军在海上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作战区域,夺取了150 公里半径的
战区制空权,从而扭转了海上斗争形势,保护了航运和渔业生产的安全。这就为我
陆海空三军继续南伸作战,最后解放浙东诸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1.美蒋的如意算盘
东矶列岛解放后,敌人设在大陈岛的防卫司令部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我军面前;
于是,我华东军区立即把解放大陈岛列进了日程表。
张爱萍,作为华东军区参谋长,很自然地把筹划解放大陈岛当作自己的首要任
务。
在筹划解放大陈岛的过程中,张爱萍从情报部门获悉,敌人正在加强大陈,一
江山、渔山、南麂一线岛屿的防御。显然,敌人是想扭转眼前的被动挨打的局面。
张爱萍立即指示司令部:密切注视敌人的活动,加紧攻打大陈的准备。不久,张爱
萍又从情报部门和报刊杂志同时发现,美国和国民党的军政要员频繁的往来活动。
张爱萍根据经验,敏锐地感到,美蒋一定在酝酿着什么阴谋,于是又立即命令司令
部,在继续加紧攻打大陈岛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注意系统研究美蒋活动的动态。
果然不出所料,美蒋正在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7 月中旬,中央军委命
令华东军区:以空、海军轰炸上、下大陈。张爱萍立即指挥华东军区空军和海军航
空兵,对敌占上、下大陈岛实施轰炸。
轰炸达到了中央军委预期目的。第一,进一步摸清了美蒋签订的条约和真实意
图:美国企图利用“条约”来进一步控制台湾及台湾海峡;蒋介石则借用这个“条
约”取得美国支持,阻止我军解放包括大陈岛在内的、浙江和福建两省的沿海岛屿。
美蒋虽各怀鬼胎,但都是针对我国而来。第二,这次轰炸,明白地警告美蒋:中国
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
华东军区为了粉碎美蒋阴谋,于8 月10 日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8
月20 日,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唐亮和参谋长张爱萍联合向中央军委、
总参谋部报告:加紧准备工作,尽快解放大陈。
2.由北往南打的决策经过
解放大陈岛,开始并不是直接针对美蒋搞什么“共同防御条约”,早在1952
年就提出来了。不过,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我军加速了解放大陈岛的
进程。
1951 年2 月,张爱萍由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调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
他上任后,就开始考虑解放大陈,解放整个浙江沿海岛屿。同年3 月,张爱萍调任
华东军区参谋长,解放大陈、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仍是他考虑的中心课题。7 月,
陈毅司令员把张爱萍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解放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
张爱萍接受任务后,组织了班子,提出了一个从北向南打的方案。这个方案的
要点是:首先解决浙江的大陈岛,由北向南,逐岛攻击,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
岛屿。然后,再由北向南攻占马祖列岛、大、小金门等福建沿海岛屿。
张爱萍同时考虑了从南往北打的方案,即首先解放大、小金门岛,尔后攻占马
祖列岛,最后再解放大陈岛。张爱萍认为,先夺取大、小金门,可以收到不战或小
战而一举解放福建和浙江两省沿海岛屿的效果。为此,张爱萍曾于1953 年1 月率
华东军区司令部工作组到福建实地勘察。
在这期间,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提出了一个中间突破的方案,即以
越岛攻击的方式,置上、下大陈和大、小金门于不顾,首先攻占马祖列岛,解除敌
人对闽江口的封锁。尔后再解放大陈和金门。
这三个方案,张爱萍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先攻击大、小金门从南往北打,困难
较多:福建还未修通铁路,机场又太少,制空权和制海权均控制在敌人手中,空军
与海军航空兵和海军护卫舰不能南下作战,再加实施规模较大(需数个加强军),
渡海作战困难。因此,张爱萍倾向于从北往南打的方案。
陈毅司令员将由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批示说:“朝鲜停战前,
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朝鲜停战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会议,他说:“形
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
备吧!”1954 年8 月2 日,即解放东矶列岛两个多月以后,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
持召开了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长
张震、铁道部长吕正操、通信部长王净、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
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等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