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忱之前的唐武宗,之所以号为“武”,是因为其赫赫的对外战争功绩,比起前任来,李忱虽然没有“武宗”的封号,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他的前任没有做到的事情:收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丢失,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事情,为了平定叛乱,唐朝调动河西、安西地区的驻军参加平叛战争,结果临近的吐蕃乘虚而入,夺取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丢失的后果对唐朝来说是严重的,唐朝丢失了战马的产地,长安地区也失去了屏障依托,因此边防形势岌岌可危,吐蕃在中晚唐时期两次侵占长安,正是因为这个优势。
但一个天大的馅饼,却在李忱登基后第四年砸到了他的头上:河西沙洲地区的汉人张义潮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吐蕃政权的统治。事后,张义潮主动遣使,向唐王朝报捷。消息传来,唐王朝上下欣喜若狂,甚至有大臣要求,趁吐蕃势力衰弱之时,果断发动对吐蕃的进攻,彻底消灭吐蕃。此时唐王朝的军队经过唐武宗时期的整顿,正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时期,加上沙洲地区独立,唐王朝如果此时进攻,是很有希望获胜的。但李忱却拒绝了这个要求,因为唐朝和吐蕃刚刚经过会盟,双方盟誓“患难相恤,暴虐不做”。李忱采取了最理智的方法,一方面遣使册封张义潮为沙洲节度使,一方面向吐蕃说明情况。结果,持续了100多年的河西问题,就这样和平解决了,唐王朝收回了河西走廊领土,封闭百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打通。
河西地区的收复,对中晚唐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世人皆把安史之乱看做唐王朝丧失西域的开始,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大量滞留在西域的唐朝军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营地,顽强生存达100年,同时活动于西域地区的回鹘,虽然和唐王朝时有摩擦,但是回鹘始终没有改变对唐王朝的臣属关系,从始至终,回鹘都是唐王朝治下的地方政权。但是在西域和中原之间,由于河西走廊的丢失,大唐国土,被分裂成了不相连的两片,河西收复之后,唐王朝从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领土,就这样重新连接了起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唐王朝此时已不是盛唐时期那般强盛,但是在李忱在位的时候,唐朝至少恢复了其在极盛时期的疆土雏形。
【四】
缔造了中兴的李忱,仅仅在位13年,比他的父亲唐宪宗还短了两年。所谓的小贞观,也只能昙花一现。
说了李忱为政的种种好事,却也绕不过坏事。首先就是他的兴佛灭道。他的前任唐武宗在位的时候,大搞兴道灭佛,偏偏李忱崇信佛教,对道教极其厌恶,他在位期间,拆毁道观上千座,改为佛教寺庙,唐武宗的亲信道士们也大都被他诛杀。唐武宗兴道灭佛,是一大错误,但是李忱却矫枉过正,结果就是“百姓不堪其苦,官员党同伐异”,新一轮的折腾,造成的其实是内部的倾轧。
对李忱在位时期的整顿吏治,大儒王夫之却持反面意见,他认为李忱“小昭而大聋,官欺而民敝”,其实就是顾小不顾大。而李忱的死,也是史家议论颇多的一个话题,他和他父亲一样,都是误服丹药而死。而他的身后,经过短暂回光返照的大唐王朝,也终于开始滑入灭亡的深渊。
第十七章 唐与吐蕃和战史
唐朝一共存在了289年,在这289年里,唐朝从来不缺少对手,但只有一个对手,从建立到最终灭亡,和唐王朝周旋到始终,那就是屹立在青藏高原的强大帝国——吐蕃帝国。
【一】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今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文成公主进藏。这场唐蕃两家的盛事,确实一度为双方带来了和平,但是这个和平,却是暂时的。
吐蕃在公元7世纪时,由杰出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然后,开始了他们在中国西南大地的霸业。和唐王朝一样,他们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政权,在唐太宗平定东突厥战争期间,吐蕃也在不断地北进,发动了对青海吐谷浑的战争,吐谷浑最后的灭亡,也是唐朝和吐蕃双方夹击的结果。在获得了青海高原之后,吐蕃的领土已经和大唐直接接壤。到了公元638年,唐朝和吐蕃的第一次接触,是以战争开始的:击败吐谷浑的松赞干布顺势东进,打到了唐朝四川松州,唐军初战失利,但很快唐朝就命名将侯君集统军反击,凭借坚城击退了吐蕃的进攻。在这次军事冲突之后,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认识到了唐王朝的实力,决定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3年之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了这次和亲,唐蕃双方都花费了巨大心血,松赞干布以文成公主为自己的正室,而唐朝方面,则为文成公主陪嫁了大量的农产品以及许多出色的工匠、技师。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从此传入了西藏地区,这个唐蕃双方双赢的美事,为两家从此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终松赞干布一生,他与唐朝始终保持友好的关系。
但是松赞干布去世后,事情却起了变化。
这时候的唐王朝,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唐朝已经完全占有了西域,河西走廊畅通无阻,而这时候的吐蕃,则是禄东赞把持大权。公元651年开始,吐蕃首先对夹在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吐谷浑发起进攻,彻底平定了吐谷浑,从此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国土就直接接壤了,而冲突也接踵而来。正当唐王朝大军把主要兵力放在东北平高句丽以及西域镇压西突厥叛乱时,吐蕃却首先在河西走廊发难了。公元670年,吐蕃首先奇袭安西都护府,夺取了今天新疆阿克苏地区,唐王朝苦心经营的安西四镇,一下子全部落到了吐蕃手里。对此耻辱,唐王朝自然不甘心。同年四月,唐王朝派遣名将薛仁贵以5万大军发动反攻,在青海大非川与吐蕃激战,未曾想吐蕃这次下了血本,一口气动用了40万大军,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结果,5万唐军陷入了吐蕃军重重包围中,阵亡3万多人,归来不满千人,几乎全军覆没。而这一战更大的意义是,唐朝再无法保护一度成为自己屏障的吐谷浑,不久之后,吐谷浑被吐蕃彻底吞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