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太宗_赵扬【三卷完结】(28)

  李世民一边行军,一边募兵,大队人马集拢在豳州城外的时候,又增加了两万新兵。李世民将这些新兵分散编入了步卒队伍中。

  李世民率军到了城边,先期到达的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史大柰与豳州刺史一起到城外迎接,刺史还在州衙里摆了一桌酒席为他接风洗尘。

  李世民不同意赴宴,他对刺史说:“这一带屡遭薛仁杲的抢掠,百姓日子都很苦,我若赴宴,就是不悯民情了。各位州官,多为征讨薛仁杲出力支援,就是你们最大的功劳。”

  众人的午饭是每人一碗盖浇抻面。

  豳州刺史将州衙让了出来,用作西讨元帅府。饭后,大家齐聚元帅府召开阵前军机会议。会议一开始,议事者便分成了速战和缓攻两派。

  刘文静对兵驻豳州大惑不解,他慷慨激昂道:“我军行进如此顺利,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这些天来,我军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此乃民心所向啊。依我所见,我军应挟摧枯拉朽之势,放马到泾州城下,直捣薛仁杲的老巢。”

  长孙顺德附和道:“对呀,外面风传薛家骑如何如何厉害,我看都是吹牛。”

  李靖冷冷说道:“所谓骄兵必败!为将之道,在于去伪存真,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如你们所言,沿途未见薛家骑,但不能说他们不存在,也许他们正藏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呢。”

  段志玄、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也是一腔热血:“我们正想找他们呢,见面就打,不打如何见高低?”刘弘基和史大柰比较持重,他俩坐在一边静听大家争论。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望一眼,杜如晦开言道:“为将为帅者正如孙子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朝开国以来,尚未西征,而薛家世居陇西且穿梭征战,对于地理他们比我们熟悉得多。又如我们前进速度很快,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自长安到此,粮道并不十分顺畅,若再继续拉长供应线,万一粮草接济不上,大军将陷入难堪境地。元帅,我军应该稳扎稳打,否则万一有失,则京师震动,危及安定,望你三思。”

  李世民点点头,问李靖道:“药师兄,听说薛仁杲有勇无谋,依你估计,他们现在的战斗力如何?”

  李靖答道:“薛举素来治军有方,其薛家骑驰骋陇西并非虚名。现在薛举虽然已死,但薛家骑一直由郝瑗、宗罗睺两将掌管,他们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我估计其骑兵队要强于我们。”

  刘文静执不同的看法:“药师这是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自我皇太原起兵,起初能战兵士仅三万,却能克三晋、略渭北、破长安、收河东而据关中,兵士发展到三十万。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这一点,即使我们兵少,也能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李靖道:“肇仁此言有失偏颇,李靖自幼熟读兵书,揣摩至今,已成兵书三卷。观古兵家思想,一不能骄,骄则轻敌;二要知己知彼。此两点为兵法之基本。‘得道多助’固然不错,但若一味拔高此点,忘却兵家思想,无疑是胶柱鼓瑟。”

  刘文静一张脸被激怒得红了起来。他随李渊起兵太原,北和突厥,说降屈突通,自认为居功至伟,等闲人都不看在眼里。即使是裴寂,他也嗤之以鼻,认为裴寂无德无才,由于李渊的偏爱,才得以窃据高位。平日里,刘文静在言辞中对裴寂一点都不客气,动辄用刻薄的话挖苦他几句,甚至在朝堂上也不留情面,裴寂为此恨得牙根直痒痒。现在听到李靖说自己偏颇,刘文静立即反驳:“京师传言你李药师通晓兵法,我怎么看不出来呢?请问,我们在太原起兵时,你在什么地方?你跑到长安告状去了!另外,你自诩熟谙兵法,可从未见你带过兵啊!古来倒是有一人和你差不多,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刘文静的这番话可谓刻薄到底了,将李靖比作赵括。李靖听后,摇摇头,微笑一下并不作声。

  众人一时无语,齐把目光射向李世民。

  李世民眼望房顶,最后下定了决心,他扼腕道:“大唐立国未稳,如今裴寂北拒刘武周战况未明,我们亟须打赢一仗安定民心。我心已定,明日我亲率马军和二团步卒攻击前进。豳州这里,就由侯君集和药师、房玄龄、杜如晦留守。大家都各自回帐,分头准备。”

  众人走出府外,房玄龄拉着杜如晦走到李靖的面前,着急地说:“药师,我们应该再找元帅劝谏才是。万一此战不利,定会挫伤士气,惹得京师震动。”

  李靖摇摇头,说道:“玄龄、如晦,你们都看到了,今天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边倒,大家都是一腔热血,年轻气盛啊。即使是元帅,他也被兴兵以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会儿去劝,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既然这样,就让他们先和薛仁杲打上一仗,胜了固然好,败了,也是一次历练。两位放心,他们在前方败了,豳州还是会岿然不动,薛仁杲没办法迈过去一步的。”说完,向两人拱拱手,转身走了。

  李世民拿出雕弓用手轻弹弓弦,空气中顿时传来了沉闷的颤动声。说起这张弓,还有一番来历。当初马三宝在终南山发现了一棵乌黑坚韧的上好桑柘木,又在深渊里打死一条大蟒蛇。他用这两件宝物为自己做了一张硬弓,见到它的人无不啧啧称羡。待马三宝到泾阳拜见了李世民,深慕他的名气和风采,见他酷爱弓马,遂找到一名高手匠人,还以这两件宝物为材料,替李世民度身量造了一把好弓。这张弓身长三尺八寸,弦长二尺七寸,比寻常人用的要大上一圈。弓的系弦之处露出闪光的褐色桑柘木,弓身用蟒蛇皮紧紧缠裹,触手处富有弹性。在握柄和系弦处镶有象牙饰品,弓弦用蟒蛇筋制成。李世民拿到弓后,觉得沉甸甸的,试着一拨空弦,就知道弓弦的力度。李世民的臂力非常,寻常硬弓都不称手,这张弓显然合了他的心意。李世民当时就携弓到野外试箭,只见弓如满月,箭如流星,箭镞直直地射中三百六十步外的木靶,入木三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