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见群臣对征讨东突厥如此一致赞成,心想这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了。见李靖在一旁默不作声,即问道:“药师兄,你默默不言,有什么想法吗?”
李靖道:“臣在想此次战事须速战速决方才有效。不错,现在国力增强,人健马壮,然战事延长太久,终归要耗费太多钱粮。如此,非天下之福。”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药师兄已经开始具体筹划战事的细节了。其实东突厥貌似强大,其腹中已空,与我国势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些日子,张公谨曾上一书言称东突厥可取之状,甚是有理。朕因见不是时机,嘱如晦暂压了下来。如晦,你将公谨之言择要给大家讲一讲。”
杜如晦取出张公谨的上表,说道:“公谨以为现在取东突厥有六条理由:第一条,颉利现在纵欲逞暴,诛杀忠良之臣,昵近奸佞小人,已经失尽民心,指挥不灵;第二条,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纷纷叛其自立;第三条,突利、郁射设、欲谷设等重要势力皆与颉利反目成仇,其势力大减;第四条,塞北近年迭遇旱灾,粮草本来就少,今年霜早,其糇粮基本全绝;第五条,颉利与本族相疏离,族人怨其亲异族,胡人性格善于反复,若大军一临,其必生内变;第六条,中土之人散居突厥各处,他们往往啸聚一处,占据山险,若听说我军出塞,他们定然起而响应。”
杜如晦讲完,李世民赞道:“想不到公谨武人出身,却能默察时势,汇成条理。可见人若留心,则事事皆成文章。”张公谨原随王世充,洛阳城破后随李世民入了长安,为天策府的幕僚,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李世民夺得权位,将其派为外任。
李靖说道:“公谨所提六条,确实切中要害。看来昨晚突利所言委实不错,若不是颉利在那里自作孽,毁其基业,想拿下他还要大费周折呢。陛下,臣以为现在去讨颉利正是时机,臣愿提兵前去,一举荡平。”
看到李靖主动请战,李世民大为高兴。其内心中,曾经晃过自己亲征的念头,然想自己即位不久,若离京出塞,终为不妥。讨伐东突厥的战事极为重要,放眼天下,提兵督师者除了自己之外,他最属意李靖。
李世民问道:“药师兄,朕若派你为帅,你将以何策攻之?”
李靖胸有成竹,朗声答道:“颉利虽自毁长城,然毕竟东突厥兴势已久,不可轻视。臣若为帅去攻,须备好粮草,并在北境沿线驻扎重兵,防止颉利乘乱逃入我境。第一步,稳固边防,保证国内不受其害为要。”
陈叔达赞道:“李尚书此举大有深意,要知突厥骑兵马快犀利,若其撕开边防冲入内地,百姓定要深受其害。”
李靖点点头,继续说道:“臣的第二步,就是以我朝之马对突厥之马。陛下,臣六月间曾到陇右马场看了一回,人言突厥骑兵厉害,殊不知我朝的马儿经张万岁经营,已经不输于突厥之马。臣想这次要硬碰硬,定扬我军之马威。”
“好,药师兄,你不用再说了。此次北征,由你主之。朕授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克日讨之。”
君臣又在那里细细讨论了半天,为保万全,李世民又诏并州都督李世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李大亮为副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他们合众十五万,皆受李靖节制,分道出击东突厥。
时辰近午时,众人散出门外。李世民又想起一事,交代李靖道:“药师兄,那突利要求为出征先锋,让其去攻同族之人终为不妥。然他深明突厥之地理人情,你将他带在身边,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臣明白。”
第十二回 报皇恩如晦劳心 出奇兵李靖发威
李世民定下进攻东突厥的方略,杜如晦和李靖即进入角色。午时过后,两人约好共同商议此次战事细节。李靖来到尚书省左偏堂,就见杜如晦已经伏在案上观看漠北山川图。
李靖过去一看,只见此图之纸已经发黄,上面标满东突厥山川形势及各部落驻地。其字迹颜色深浅不一,显非数日而就。李靖纳闷道:“杜仆射,兵部亦绘有漠北山川图,然没有这张详细,请问从何而来?”
杜如晦抬头道:“我以前从皇上征战,负责搜集整理山川图。自武德七年开始,我感觉与东突厥一战势不能免,因制下此图。其间部落驻地变动颇大,就在图上添添减减,成了这副模样。”
李靖点点头,并未出言称赞。心想房、杜两人成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并非偶然,两人忠心耿耿且事事留心,有些事儿甚至想在李世民之前。他们三人自拧成一团之后,经历了无数征战以及玄武门之变,十余年来,已成为谋略及决策的中心。
杜如晦示意李靖坐下,自己依旧站在图前,侧头说道:“李尚书,我刚才仔细琢磨了。此次战役,事关重大,种种环节都要妥善为之。今日晚间以前,皇上授任各总管的密诏皆要发出去,十日内,他们将提督各自将士到达指定位置。你也要在十日内到达前线,节制他们。我这里将源源不断为你转运粮草,并准备后续之兵供你调度。总而言之,此是皇上即位之后的第一场大仗,你要取得完胜,以振国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